文档介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旱情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而且对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了直接影响。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市防旱抗旱减灾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整合、提高全市的抗旱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的利用率,及时应对突发用水短缺事件,增强我市抗旱应急处置能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促进抗旱工作由以农业抗旱为主,向以城乡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主的全面抗旱转变,保证抗旱工作科学、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减少干旱对生活、生产、生态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推动抗旱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制定本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南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等编制本预案。。干旱灾害包括:天气原因引起的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因干旱引起的次生、衍生的供水短缺等状况。本预案为南宁市抗旱应急总体预案,用于指导全市所辖行政区域的抗旱救灾工作。,科学抗旱。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确保旱灾区群众饮水安全放在首位,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高度,分级分部门负责。坚持因地制宜,保证重点。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进行统一规划,以城乡供水安全、农业生产用水安全为首要目标,以防为主,防抗结合,保证重点,统筹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坚持优化配置,科学调度。既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又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最大程度满足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坚持依法抗旱,社会参与。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为干旱的发生;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平战结合。,雨量充沛,常年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夏长冬短,热雨同季,年平均气温22℃左右,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1827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41—1753毫米之间,其中市区1310毫米。南宁市辖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流域集水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郁江、右江、左江、武鸣河、八尺江、清水河、良凤江、香山河、东班江、沙江、镇龙江等39条。最大的河流是郁江,贯穿南宁市区和横县。(不含过境水量)。全市人均拥有可利用水量约7600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降水和河川径流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致使一些地区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12年全市总人口71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74万人,。,、。,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吨粮食用水量1192立方米,。、范围广、灾情重。据近年资料,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后,2004年至2012年每年均有旱情发生,。由于年降雨量的85%集中在汛期(每年4月至9月),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地域差异大,以及受特殊的喀斯特地理地貌影响,局部干旱比较明显。同时,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还存在因工程性缺水发生干旱的情况。我市洪涝、干旱交替的情况比较突出,同一年份或连续几个年份可能出现洪涝干旱灾害交替发生,同时连续干旱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大旱之年一般是上年秋冬雨少,接着出现春夏或夏秋连旱。在我市武鸣、上林、隆安、马山和西乡塘等县区的岩溶山区,地表蓄水条件差,水资源开发困难,地下水埋藏深,找水不易,因而群众生产生活取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