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给予继续母乳喂养,不需住院,只采取口服中药茵陈苓柏汤为主、西药苯巴比妥为辅的治疗方法。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总有效率为100%。黄疸完全消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光疗、停喂母乳等治疗方法。结论口服茵陈苓柏汤或加服苯巴比妥治疗母乳性黄疸,是经济、方便、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关键词】黄疸/中西医结合疗法;茵陈苓柏汤/治疗应用;苯巴比妥/治疗应用;儿童母乳性黄疸,是指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μmol/L以上,黄疸可持续4~12周后下降,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病因引起的黄疸[1]。本院儿科门诊收治母乳性黄疸患儿5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金寨县古碑中心卫生院儿科门诊XX02~XX01就诊患儿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d至2个月;其中顺产36例,剖宫产14例,皆为足月儿、完全母乳喂养儿,患儿在出生后2~d出现黄疸,时轻时重,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或逐渐加重。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少见有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皮肤黏膜大多为轻、中度黄染。血清胆红素>,轻度黄疸者41例,血清胆红素~34μmol/L,中度黄疸者7例,血清胆红素>34μmol/L,重度黄疸者2例,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患儿母亲均健康,肝功能正常,甲、乙、丙肝指标均阴性。停母乳喂哺后d,黄疸下降即可确诊。治疗方法在继续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予中药茵陈苓柏汤为主,西药苯巴比妥为辅,在家中口服治疗即可。茵陈苓柏汤加减:茵陈1g,板兰根10g,茯苓、白术、车前子、薏苡仁各g,黄柏g,水煎2次,混入一起共100mL,分d服完,分次频服,连服4~6剂,黄疸可完全消退。黄疸日久不退加金钱草g;呕吐加竹茹、陈皮、半夏各g。若黄疸较重者,加用西药苯巴比妥,mg/(kg·d),分2次口服,连服d。在治愈50例患儿中,无一例服中药超过10剂者。预后及转归本组50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采用上述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治疗过程中,患儿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黄疸逐渐减轻,并完全消退。随访3个月无复发。讨论大约1%完全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完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2~d出现黄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并持续不退,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进行性加重,也可在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复现,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黄疸重,持续时间过长。母乳性黄疸病因迄今为止未有定论,目前认为与母乳引起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2]。目前,无特异性诊断标准,只能在排除ABO溶血感染、缺氧、头颅血肿、肝功能障碍及遗传代谢病所致黄疸的病因后,才能作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3]。本病证侯分析:温热内蕴,气机郁滞,胆汁瘀积,脾失健运,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泄。故证见面目及皮肤发黄。本组主要用中药茵陈苓柏汤随症加减治疗本症,临床效果颇佳。方中重用茵陈,其性苦微寒,苦燥脾湿,祛中焦湿邪,苦泄下降,又能引湿邪从小便而出,其寒能清泻肝胆之郁热,退黄疸,为治肝脾湿热之主药;板兰根,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车前子味甘性寒,清湿热利尿,清利肝胆湿热;茯苓、薏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