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docx

上传人:bai1968104 2019/2/2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摘要: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是对亚里士多德“经典范畴理论”的突破,是构建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分析和探讨委婉语和禁忌语的范畴化过程以及委婉语的生成,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了解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多样性及规律性。关键词:家族相似性;原型范畴理论;委婉语和禁忌语一、引言委婉语常常被称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历来受到语言学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委婉语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修辞学、文体学等角度转向了认知语言学角度,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以及认知场景都可为其提供阐释的理据。笔者在对委婉语和禁忌语的研究中发现,用“家族相似性”理论更能清楚地阐释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范畴化过程以及委婉语的生成过程。二、“家族相似性”理论的由来“家族相似性”理论是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1889-1951)在《哲学研究》(PhilosophischeUntersuchungen)中提出的“语言游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母语为德语,后入英国籍。“语言游戏”这个词是维氏将德语中的“语言”(Sprache)与“游戏”(Spiel)组合而成的一个复合词。“语言游戏”(Sprachspiel)源于一场足球赛的启发。当时他正在思考关于语言及其意义的问题,恰好目睹了一些人正在进行足球比赛。由此他联想到,正像足球的意义体现在足球赛中那样,词语的意义也只能体现在语言游戏之中,即体现在其所使用的具体语境之中(Buchholz1998)。他在《哲学研究》第7节中提出:“我将把由语言和动作交织成的语言组成的整体称为‘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的游戏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娱乐玩耍活动,而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及所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实际上,他在全书中始终用语言和游戏的对比来揭示语言用法的实践性和多样性。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所谓的“语言游戏”实际上是一种把语言比作游戏的比喻,不是用语言来玩游戏,而是指语言学****和运用都是像游戏一样的活动。该学说通过其代表性理论——意义即使用理论、家族相似性理论、遵循规则理论——全面探讨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多样性及规律性。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维氏“语言游戏说”的基本观点:1)语言是人的一种活动,它像游戏一样没有本质,语言游戏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活动;2)符号、词、语句有无数种不同的用途,每个语言游戏又只是对语言的一种使用;3)语言使用目的的多样性是由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决定的,语言不必处处受到语法规则的限制(吴世雄、陈维振XX:6)。“家族相似性”(Familienahnlichkeit)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在其《哲学研究》中所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GabrielXX)。通过对“游戏”(Spiele)概念的语义特征的细致考察,维特根斯坦发现了“家族相似性”原理,他指出:“棋类游戏,纸牌游戏,球类游戏,奥林匹克游戏等。请不要说:‘一定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否则它们就不会都被叫做游戏。’请仔细看看它们是否有共同的东西,如果你观察它们,你将看不到什么共同的东西,而只看到相似之处,看到亲缘关系。再看一看纸牌游戏,你就会发现,这里与第一组游戏有许多对应之处,但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丢失了,而一些其他的特征却出现了,当我们接着来看球类游戏时,许多共同的东西保留下来了,但也有许多消失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考察许许多多其他种类的游戏,可以从中看到相似之处出现而又消失的情况。这种考察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一种错综复杂的互相重叠交叉的相似关系的网络:有时是总体上的相似,有时是细节上的相似,……我想不出比‘家族相似性’更好的表达来刻画这种相似关系,因为一个家族成员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体形、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也以同样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所以我要说,‘游戏’形成一个家族。”(1996:48) 维特根斯坦的“游戏说”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在“游戏”这个家族中,“游戏”所拥有的全部特征只是被其成员或多或少地选择了。但是,除了每个成员必须和其相邻成员拥有至少一个共同点之外,没有一个特征被“游戏”的所有成员共同选择,只能用“家族相似性”来描述这个范畴。所谓家族相似性是指一个家族成员的容貌都有一些相似,但彼此相似的程度不一样。三、“家族相似性”与原型范畴理论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当时学界的极大关注。Lakoff(1987)在他的长篇专著(Woma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tegoriesRevealabouttheMrid)的第二章中论述了原型范畴理论的产生过程。他认为,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到Rosch关于原型范畴结构的实验研究共有10项,它们对当代认知语言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