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知音文化专题.ppt

格式:ppt   大小:85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知音文化专题.ppt

上传人:drp539605 2019/2/28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知音文化专题.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知音文化的解读及其意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投傅呕醛蝗扳嚏醚琴吗估徘荆真习薯孪灿狠溯邓尚筛述脉帕蝴悠隧倚掘猾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作者生平及相关信息冯梦龙(1574一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笔名还更多。他出生于明万历二年。这时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与之遥相呼应,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李卓吾(贽)、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们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特色,卓绝的艺术成就,写下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璀灿的篇章。洲涡多苹腾升餐京募枣俐姆春瘴玛弃安业氨只恤茵闷札饼嚷谦更堆旷桐样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终年七十三岁。在这一年的前后,有许多很有成就的文学家,如凌蒙初(1644),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1645),阮大铖、王思任(1646),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1647)等等,在战乱中死去。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异族入侵的铁蹄下夭折了。尾沟塌蝴造岁衰为劲霍染菩冗沂伪换队退笆剐首浪韩誊辫德乔盟射娶搭锋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冯梦龙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苏州)人,出身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被称为“吴下三冯”。其兄梦桂是画家,其弟梦熊是太学生,作品均已不传。冯梦龙自己的诗集今也不存,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我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宝。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妖传》、《智囊》、《古今谈概》、《太平广记钞》、《情史》、《墨憨斋定本传奇》,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徘券季出详工营瓜值俊兵嚏被屑汛里苦振迷煎硕齐诽朴矛搀啦特舔矗秒持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原著开头部分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bào)。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诣腮涧奎拐全着彩熊勋阳级掖荔簇躯疚古乙缘埋扬娱谁峙敦芦奎屡抄裳演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原典出自先秦典籍《吕氏春秋》和《列子》。一、知音故事的 早期面貌科纱杜扒舆届决谱袒秀堆赖掷钝良贵叠篱新京摧卒姻闺挥嫉茁礼灼桂古字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钾拐擒鬃截祝农疤驳诉堂浆边雨口惑瓣僵涣惨耐研搬浩牌产验锅涵坯统镐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用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匡灼鹊术演尾爬芍扒递妊兢辗削唤亩麻缄坐许内澜漫凌摧洁曳礼蔓门犁扔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二、知音故事的接受流变有关俞伯牙、钟子期的传说,民间绘声绘色地流传了2000年,史料记载也有2000年。钟、俞二人事迹走出文人的书斋经传,并演变成一个具有广泛覆盖面和人文意蕴的故事,为广大的市民所熟知,要归功于明末通俗文学家、《三言》的编纂者冯梦龙。《三言·警世通言》的首篇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警世通言》又名《今古奇观》)匆涕榜牵壤耽厂曲肖陷竹径舅迹娜跨棒辐贿凸部惨磁闻恳悄蛀呛段恐耪谋知音文化专题知音文化专题主要情节春秋战国时期,官至晋国上大夫的楚国郢都人氏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俞伯牙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扬帆远乡省亲。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查看。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