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excel使用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excel使用心得.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3/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excel使用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Excel函数大总结1、求和:=SUM(K2:K56)——对K2到K56这一区域进行求和;2、平均数:=AVERAGE(K2:K56)—对K2K56这一区域求平均数;3、排名:=RANK(K2,K$2:K$56)——对K2列内的55名学生(K2:K56)的成绩进行排名,其中$表示锁定,因为如果不锁定的话在进行拖拉的时候他的数值会自动递加;4、等级:=IF(K2>=85,"优",IF(K2>=74,"良",IF(K2>=60,"及格","不及格")))5、学期总评:=K2*+M2*+N2*——假设K列、M列和N列分别存放着学生的“平时总评”、“期中”、“期末”三项成绩;6、最高分:=MAX(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高分;7、最低分:=MIN(K2:K56)——求K2到K56区域(55名学生)的最低分;8、分数段人数统计:(1)=COUNTIF(K2:K56,"100")——求K2到K56区域100分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7单元格;(2)=COUNTIF(K2:K56,">=95")-K57——求K2到K56区域95~;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8单元格;(3)=COUNTIF(K2:K56,">=90")-SUM(K57:K58)——求K2到K56区域90~;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59单元格;(4)=COUNTIF(K2:K56,">=85")-SUM(K57:K59)——求K2到K56区域85~;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0单元格;(5)=COUNTIF(K2:K56,">=70")-SUM(K57:K60)——求K2到K56区域70~;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1单元格;(6)=COUNTIF(K2:K56,">=60")-SUM(K57:K61)——求K2到K56区域60~;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2单元格;(7)=COUNTIF(K2:K56,"<60")——求K2到K56区域60分以下的人数;假设把结果存放于K63单元格;说明:COUNTIF函数也可计算某一区域男、女生人数。如:=COUNTIF(C2:C351,"男")——求C2到C351区域(共350人)男性人数;9、优秀率:=SUM(K57:K60)/55*10010、及格率:=SUM(K57:K62)/55*10011、标准差:=STDEV(K2:K56)——求K2到K56区域(55人)的成绩波动情况(数值越小,说明该班学生间的成绩差异较小,反之,说明该班存在两极分化);12、条件求和:=SUMIF(B2:B56,"男",K2:K56)——假设B列存放学生的性别,K列存放学生的分数,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该班男生的成绩之和;13、多条件求和:{=SUM(IF(C3:C322="男",IF(G3:G322=1,1,0)))}——假设C列(C3:C322区域)存放学生的性别,G列(G3:G322区域)存放学生所在班级代码(1、2、3、4、5),则此函数返回的结果表示求一班的男生人数;这是一个数组函数,输完后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产生“{……}”)。“{}”不能手工输入,只能用组合键产生。14、根据出生日期自动计算周岁:=TRUNC((DAYS360(D3,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