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自然环境的物质组成、结构现象分布、发展演化及改造的科学。3:自然地理学的特征:(1)自然性(2)综合性(3)区域性4:自然地理学系统研究的主要任务:(1)研究自然地理系统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自然要素的物质能量,调控方法和优化途径;(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时空规律;(4)参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御与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等项工作。5:白道:月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穹相交的大圆。。6:黄道:太阳视运动在天穹上移动的轨迹。7: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8: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1)昼夜交替与节律变化。(2)地球自转偏向力导致运动物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3)不同惊险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4)是制定与记历法的依据。由东往西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须减一天;由西往东须加一天。9:地球公转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1)四季变化(2)昼夜长短变化(3)极昼与极夜(4)天文气候带划分(5)轨道参数变化导致气候变化10:三大岩石概念,产状,结构,类型:(1)岩浆岩:概念:是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块的岩石。产状:一:侵入岩的产状,有岩基、岩株、岩床、岩盆、岩盖、岩墙和岩脉七种;二:喷出岩的产状,有火山锥‘火山颈、熔岩流和熔岩被等四种。结构:主要指组成岩浆的框里颗粒大小和结晶程度,有显晶质结构: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分辨出矿物质颗粒的;隐晶质结构:指肉眼和放大镜都难以分辨出矿物质颗粒的,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玻璃质结构: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出。类型: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2)沉积岩:概念:由风化、搬运、堆积和成岩作用就形成的岩石。产状:沉积岩的岩层在形成时大多呈水平状,也有倾斜状,直立状。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煤和石油。(3)变质岩:概念: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产状:片状、柱状。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类型:板岩、千状岩、片岩、片麻岩。11:断层:岩石受力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岩石沿破裂面有显著位移的构造。12:断层的要素:(1)断层面(2)断层线(3)断盘(4)断距13:“大陆漂移说”观点:(1)两大构造单元(2)地壳运动以垂直为主,水平运动为辅(3)地表海陆固定不变。论据:经过古地磁研究的结果证实,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确实发生过显著的位移,支持了大陆漂移说的论点。14:“海底扩张说”观点:(1)大洋地壳是由海岭地缝中溢出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并不断地向海岭两侧扩张(2)海底扩张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力对流,海岭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3)海底不断更新。论据:马修斯用地磁场极性的周期性倒转的地磁反向周期特征,证明了洋底是从洋中脊向外扩展而成。15:板块的边界类型:(1)扩张型(2)挤压型(3)剪切型16:太阳辐射:太阳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放射的能量。17: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辐射的方式传送给大气。地表面这种以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的方式。18: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值。19:总辐射:单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20:气团温度比自由温度高,则大气层结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