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孙子兵法——计篇》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子兵法——计篇》读后感.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3/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子兵法——计篇》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子兵法——计篇》读后感《孙子兵法》自诞生以来,一直倍受赞美和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是兵家必读之书。因此,在纵多古籍中,《孙子兵法》此书在我的心中,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一直是一本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书。拿到《孙子兵法》这本书,我首先看了它的目录。在《孙子兵法》的目录中,可以看到此书一共分为十三篇。第一篇是计篇,我先从计篇看起,看完并背诵了计篇。在此,我想谈谈我的感受。孙子其人,对他有些了解的人应该知道他生于春秋时期。是以《孙子兵法》此书也是作于春秋时期。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诸侯国争霸,战火连天的年代。因此,战争在那个年代司空见惯,战争在那个年代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战争是那个年代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孙子在文章的开头就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话点明了国家对待战争应该持有的一个基本态度。然后,孙子对关系到战争成败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这些因素由“五事”组成。所谓“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事”之中,“道”排在首位,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意思是,所谓“道”,指的是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说起“道”,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近现代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毛泽东。毛泽东深谙“道”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他曾经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为了使民众真正站到共产党军队的一边,他一手抓土地改革,一手抓纪律。土地改革是硬件,纪律是软件。抓土地改革,是农民得到了土地,民众在物质利益上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实惠;抓纪律,不扰民,不害民,使民众在感情上对这支军队由衷地敬重、亲近和拥护。有了群众的拥护,就有了用之不竭的兵源、用之不竭的物资、用之不竭的智慧和用之不竭的战斗力。兵民亲如一家,同心同德,又何愁打不赢战争呢?由此观之,“道”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除了“道”以外,孙子还对其它四种因素“天”“地”“将”“法”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他认为,所谓“天”,是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所谓“地”,是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所谓“将”,是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所谓“法”,是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接着,孙子说出了自己对用兵作战的理解。他认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段话的意思是,用兵作战,是以诡诈为原则的。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