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明礼仪让世界更美“你好”“对不起”“谢谢”“请……”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宽容、理解、尊重、爱……这些都是世界上美的最高境界。因为我们懂得美,所以我们更懂得要文明礼仪。“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根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是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任务。它包括爱国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团结友爱、热爱劳动、诚实信用、文明礼貌教育,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以下是我多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探索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礼仪教育在这里生根。目前,社会上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追求分数,礼仪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孩子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模仿。而父母与他们朝夕相处,所以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是最具体的看得见的活教材,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许孩子做的,父母决不能做。这种教育方法不带有任何强制压力,潜移默化,是其它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从小就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让孩子文明。有些孩子在家里,如果经常听大人说粗话、看大人做不文雅的事情等等,孩子就会无形中受到影响。所以家长要求孩子礼仪的同时,更注重身教,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家庭不仅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的环境,更重要是的以身作则,作好表率。2、让孩子守公德。有些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公德”,也不知道遵守公德的好处和不遵守公德的不良影响,所以他们常常因为不自制而做出不道德的事。如:乱涂乱画、损坏公物、践踏花草树木、随手乱扔果皮纸屑、高声喧哗等等。如要制止这些不道德的行为,父母除了常跟孩子讲道德礼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如:看电影时不大声喧哗、手里有废纸垃圾及时扔到垃圾箱里、上公交时遵守秩序、给老人让座等。4、让孩子热爱劳动。父母亲要经常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劳动,在家里,每次大扫除或其它劳动,都要求孩子跟着一起干,不管是脏活还是重活,都要让孩子参加,每次劳动结束,父母都对孩子积极的表现给予表扬。这样,孩子既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又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二、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给学生营造文明环境,让礼仪教育在这里滋长。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文明行为的养成必须从学生抓起,打好文明礼仪教育基础,在学校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教育,形成持之以恒的文明养成教育,塑造良好的人文关怀和文明氛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探索与研究的课题。1、礼仪教育进课堂。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礼仪因素,通过课堂教学普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