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其证悟过程.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其证悟过程.doc

上传人:hnet653 2015/10/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其证悟过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沉家桢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灵感奇迹,都和观音有关。因为观世音菩萨和这世界上的人类,有这样深厚密切的缘份,所以效仿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最易得到感应和成就。
在《楞严经》里,有一段极重要的经文,是记载观世音菩萨自己讲述他修行的方法及经过。这是在一次法会上,二十五位大菩萨遵照释迦牟尼佛的咐嘱,讲述每个人的修行经验。二十五位讲完之后,释迦佛叫文殊师利菩萨作一个总结。在文殊师利的结论中,他指出:对这个世界上的人而言,观世音菩萨以耳根修禅定的法门为最契机。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选了这个题目,希望各位都能获益。
在讨论观音菩萨的修法之前,将若干有关联的佛陀教示温****一下,也许可以帮助各位的了解。
佛法的目的是解除众生的苦痛。佛说:人生的一切苦痛,都是因妄想执着而来,而妄想执着则是从我们的攀缘心所产生。
什么是攀缘心呢?
攀缘心这个“缘”字是指人的一切感觉的对象,诸如五官所接触、领会到的外界的山河大地形形色色,及脑筋里面所生起的一切思想、意见及知识都包括在内。“攀”的意思即是执着,抓住不放。所以,攀缘心者,是我们人类“见物即执着”的心理状态。不但执着,而且相信这种现象是真实的。
这种执着,即是妄想执着。因为这种妄想执着,妄生分别,认妄作真,所以生出贪瞋痴种种行为,造成种种痛苦。简单的讲,我们是生活在颠倒之中。
佛陀传下了很多法门,叫我们如何可以认清颠倒。这许多法门的中心教法,是叫我们不要攀缘(止),集中心力来观照宇宙人生的真相(观),这即是禅那,也译作静虑。所以****禅并不叫人像顽石枯木一样地呆坐,而是叫人全心全意将心力专注一处(一点或一事都可以),使生理心理逐渐起变化,以达到三昧的境界。这种专注浸沉,往往是层层深入,所谓过了一重山,又是一重山。要到那么一天,妄想执着犹如捕风捉影,连名相都不存在时,方才有个消息。
现在我们先将《楞严经》上记载观世音菩萨所讲述他用耳根修禅定的过程,这段经文重录如下: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各位请记住:一、观世音修行用的是耳根,因此我们所讲的,都以听闻为主体。二、观世音菩萨所说的是他修行的过程,因此是由浅入深。我们大多数人都只能说是在修行的初期,因此关于观世音的初期修行经验,特别对我们有用。我将尽可能解释得详尽些,希望各位能够有所收获。
在研究观世音的修行过程中,对「我」、「闻性」、「闻」、「听」及「声」这五个名词,有先认识清楚的必要。这五个名词,实际上也代表妄想执着的五个层次。「声」是最浅最粗的妄想执着,而「我」则是最深最细也是最难消除的妄想执着。下面我当一一指出观世音菩萨如何一层层地消除妄想执着,以完成本性显现的修持。
「声」、「听」、「闻」及「闻性」通常容易混作一谈,其实其中有很重要及根本的区别。观世音的初期修行,即是从认识这种区别开始。据传说观世音是在海滩边****禅定的,他每天听到海潮声音的来去。清晨醒来,万籁俱寂,潮声远来,打破了清静;不久潮声退去,耳边又恢复清静,随后潮声再来,静又消失了。观世音研究这潮声的来去,发觉潮声及清静这两个对象,在听觉(指所闻的闻性)中是此起彼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