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3/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曲调大致有:《杨柳曲》:属乐府曲调,又作《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辞》有:“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蝶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折柳赠别的****俗在唐代最盛,“折柳”与离别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也会触动离恨。因此,此曲多用于表现离别之情和羁旅之思。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紧承雄阔苍凉的山川描写之后,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从而勾起征夫的离愁,含蓄着无尽的乡思离情。又如:“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此句表面看是写边地闻笛,实话外有音。意谓虽为春天眼前却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从而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及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关山月》:属乐府曲调。《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此曲多用来表现征戍离别、思念亲人、怀恋乡土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的“旧别情”。又如:“烽火城西白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故土的感情。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本是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但文人多以此为题材怀古伤今,讽刺和揭露统治者的荒***无道、享乐误国。如:“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又如:“霓裳一曲前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的末代皇帝陈叔宝(陈后主)荒***奢侈、耽于声色作此曲,整日同妃嫔们歌舞取乐,不理朝政,终至亡国被俘。后人常将此曲与《霓裳羽衣曲》相提并论,讥为“亡国之音”。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昭君怨》:琵琶曲。琵琶本是从胡地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写此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中就密不可分了。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是对“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恨”,又是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梅花落》:属笛中曲。对此曲的理解应结合诗的整体基调。如:“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进而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冷落、遭贬的感受。“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塞上听吹笛》)写羌笛奏出的《梅花落》的曲调随风传开,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战士听此曲想到故乡的梅花,进而想到故乡落梅的花片,思乡之情自然表现。“游***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花枝招展的歌***们打盼的分外美丽,她们吟唱着的是《梅花落》曲调,表现的是对灯火辉煌的佳节,风清月白的良宵的喜爱和无限留恋之情。《行路难》:是一首声情哀怨的笛曲,据《乐府题解》说,它的内容兼及“离别悲伤之意”。此曲多用来表现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