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文昌帝君的来历.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昌帝君的来历.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3/2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昌帝君的来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昌帝君的来历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忠主孝亲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文章司命《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春秋祭祀春祭是祭祀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典,相传每年二月三日,是文昌的生日,是为祀典,是按朝廷颁布的礼神制度举行的,其规格与祭孔子大致一样。秋祭是清朝乾隆年间才兴起的,在每年八月初一举行,仪式大致与春祭相同,增加秋季无非是使文昌祭祀活动更为圆满,内容更为丰富,参与人员更为广泛,祭典的影响更为扩大。春秋祭典是文昌祭祀活动的主要仪式,主祭地点在七曲山大庙文昌正殿大厅举行,分祭前准备和祭典两个部分。在文昌祭祀文化中,大兴花灯可谓别具一格。大兴花灯表演时间是每年腊月三十夜开始,耍到正月十五日为止,“耍灯”是表演的高潮,“耍灯”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重头戏,“耍灯”是继腊月三十夜“开光”仪式之后逐门逐户“拜灯”开始的。这种逐户“拜灯****俗是梓潼春节迎神会之前各地乡间农村文昌“扫荡****俗的同一种形式。“耍灯”表演一般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共七场,包括“二龙戏珠”,“二龙抢宝”,“梅花阵”,“太极阵”,“采茶灯”,“车车灯”,“马马灯”。第二天告辞主人时表演“谢茶”,包括各种灯具相互穿插,构成各种图案图阵的灯舞,这些图案或图阵有“开四门”,“关四门”,“套八节”,“抱柱子”,“滚螺狮”,“***”等等。祭祀地点在文昌祭祀活动中,梓潼七曲山大庙庙会是民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也是梓潼集祭祀、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俗节目,它影响到川西北地区数县及陕甘两省的部分地区。每届庙会都有数万人之多,因庙会主祭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