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435638 2019/3/3 文件大小:9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荒漠化的防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成都田家炳中学吴珊授课对象:高2010级4班全体学生首先很感谢教研组各位老师长期以来给我的帮助、支持和关心。因为你们所以我的课能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进步,这节关于荒漠化的分层教学课,我就先将我的想法和设计思路讲解如下:本课的主题是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一、首先设计本课之前,我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情解读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中已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荒漠化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的了解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各种知识和信息提取及整合缺乏系统性训练,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较差。而且本班作为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学****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重知识点的重复和落实,注重答题模式的回顾和建构。二、详细的分析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2)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3)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惯。三、教学重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概况四、教学难点荒漠化的概念五、针对学生情况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和课题解读本节内容有较强的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可有效运用讨论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概念和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围绕主要矛盾,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课本插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分别穿插在相关知识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归纳并建立答题模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升华,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以西北地区为典型案例,阐述了西北地区荒漠化(以沙漠化为主)发展的地理背景和人地作用的特点,从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证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措施。本节主要内容和活动。首先结合课本的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用图片投影荒漠化的类型,并最终形成直观的映像和感性的认识,并结合高考考点以及中国地形图,落实荒漠化的类型和分布。进而将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西北地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材把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展现在我们面前,目的就是从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来引导学生走近“荒漠化”,并给出了“荒漠化”的概念。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地气水土生)的要素的进行反复的过手和落实,从而突出西北地区“干旱”为特征的自然环境,进而为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其荒漠化的自然成因埋下伏笔。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由于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要素,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