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文档名称:

基础设施布局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7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础设施布局规划.doc

上传人:zgs35866 2015/10/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础设施布局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修武县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修武县概况
一、地理位置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座落在太行山南麓,西与焦作市市区唇齿相依,东、东北同获嘉县、辉县接壤,北、西北同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搭界,南和武陟县为邻,西南与修武县毗邻。其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08′17"-113°32′03",北纬35°07′39"-35°28′32"之间。,南北长40公里,最狭处仅4公里,为一肺叶形地形结构。全县总面积为678平方公里(据河南统计年鉴2003,2002年底,)。
二、历史沿革
修武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夏代,修武属覃怀之地。殷商时代名宁邑,武王伐纣途中遇雨,曾在此地临时驻扎修兵练武,故得名“修武”,沿袭至今。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历经分并废置,隶属关系多变,1983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修武县归焦作市管辖。
三、自然条件
1、气候
修武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理状况形成了两个气候区:平川气候区和山区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夏季多雨,冬季干冷,春多风沙,秋凉气爽,气候年差较大。平川气候区属于干热少雨区,年降水量平均569毫米,最大为7月,平均降水量为151毫米,无霜期216天;山区气候属夏季多雨、冬冷干燥区,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下,无霜期短,一般在200天以下,年降水量为620-1000毫米,降水集中,强度大。℃,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最热月为7月,
℃。
2、地形地貌
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自河北省延入,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济源王屋山相连,构成一道天然屏障。海拔高度大部分在1000余米。全县北山南川,地貌复杂,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逐步过渡到低山、丘陵、山前倾斜平原及洪积冲积平原。,占总面积的57%。,占总面积的43%。全县平均海拔为720米左右,最高点海拔1368米,最低点海拔78米,南北相对高差为1290米。大致分为:
⑴北部高山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000-12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300-800米之间。形成高山峻岭,悬崖峭壁,深沟峡谷,山间盆地。
⑵影寺盆地:位于西北部边缘的西村乡影寺村,四周高山环绕,,地势非常险峻,是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区。
⑶中山地区:分布在县北太行山以南,以300米等高线为界,海拔高度在300-600米左右,土地植被稀少,水源十分贫乏。
⑷丘岗区:也称低山区,南坡缓,北坡陡,分布于高、中山地区的南部,海拔高度在150-300米左右,沟岭顺走向呈东北、西南方向,煤炭资源丰富。
⑸平原区:平原区东、西、南均至县界,北到山区南麓,本区地势自西北向南和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80-130米左右,是较好的农作物生长区。
3、工程地质
修武县地质构造主要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
修武县地质构造基础为燕山运动所奠基。早在燕山运动时期,北部上升形成高山,南部沉降,接受堆积,形成平原。山地在接受沿走向的断裂影响的抬升过程中,造成从南向北阶梯高起地形。从东北往西北是斗水峡谷、纸坊沟峡谷、黄龙洞峡谷与青龙洞峡谷等,一般都比较短。在雨季时,东西向的冲沟流水分别汇入南北的河谷而流出山区。
另外,就是喜马拉雅运动对北部山区的强烈影响。其标志是:河谷呈明显的下切,岩性一致的各坡上部坡度较缓,有薄土层,下部多陡崖;沟谷河曲明显为深切嵌入,有自然截弯;冲沟深切有一段切入岩基,深达60米左右,为石质冲沟,属山区最好的耕田。
本县出露的地层,在南部是新生代的第四纪的松散土层,北部是古生代的沉积岩层,以石灰岩为主。本区内地层出露异常简单,其时代以元古代和古生代为主,以新生代为次。修武县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
4、水文地质
修武县河流属海河流域的卫河水系。平原地区以大沙河、蒋沟、新河、大狮涝河较大。山区有纸坊沟河、山门河、清水河等自然河流;其次还有人工兴修的总干渠、东干渠、西干渠、三道河、峪河南支等。除山区的人工渠道之外,其余均属季节性河流,旱季无水,汛期洪水较大。
修武县北处太行山前倾斜地带,泉水出泄地面。因此,自然泉星罗棋布。据记载,入河泉源共26处,不入河的山泉共21处。
四、资源状况
1、水资源
,人均约6860立方米,,人均1200立方米。
2、农业资源
修武有良好的农业资源优势。,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生长,是全国优质粮食高产区之一;延陵大葱、海蟾宫松花蛋、云台山鸡头参等土特产品久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