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千古名镇——临江.doc

格式:doc   大小:2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千古名镇——临江.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3/4 文件大小:2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千古名镇——临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千古名镇——临江撰写:樟树二小陈静在千里赣江故道与滔滔袁河江流处,矗立着一座1300多年历史的古镇,它就是我的家乡——四朝故郡临江镇。临江古称萧洲滩,因南朝吴平侯萧励袭封于此而得名。萧洲滩因濒临袁、赣、萧三水而日趋繁荣。唐武德八年(625)始设在萧滩镇。南唐建立清江县,治城设在萧滩镇。北宋淳化三年(992),划清江、新淦、新俞三县设临江军,取濒临大江之意,以镇为军治,萧洲滩之名渐被临江所代替,又江滨有石蜿蜓如龙,所以临江又有别名石龙城。到了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临江军改为临江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临江路为临江府。清代府县隶属仍沿用明制,这样,临江镇自宋至民国元年为军、路、府所在地共920年。自南唐升元二年(938)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为清江县治所在地共1012年,明、清先后还在临江设湖西分守道蜀(俗称“道台衙门”)。临江镇古为“兵戈庚廪之积”,是驻兵屯粮,兵家必争之地。在太平军的征战史上,临江是重要军事基地。1930年10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第五军进驻临江,在万寿宫成立清江县苏维埃政府。临江镇自古即为江南交通枢纽,文化发达,市镇繁荣。宋、明以来,为赣中数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古城雄伟,设有10门,城区分为9坊6厢,“烟火相接,袤玉数里”,有“城中三万户,城外八千烟”之称,那时有名可查的街道就有30条巷,31条传统贸易以棉花,柑桔、木材、茶叶、药材,食盐为大宗。临江历来文风昌盛,自宋张洽建清江书院始,全县18所书院,有16所临江,朱熹曾多次前来讲学,欧阳修、苏轼、曾巩、刘敞、刘分文、张洽、文天祥、范椁、解缙、查慎行、施闰章等许多文人墨客,或讲学会友,或优游风光,在此留下许多不朽篇章。临江自古山清水秀,人文荟萃,“临江八景”即慧刹青松,龟石春涛,金凤朝阳,萧江渔乐,芦汀落雁,蛟溪夜月,樟镇归帆,阁峰晴雪,就是当地风光名胜中的突出代表。临江的古建筑、遗迹,碑刻等名胜也数不胜数。有北宋王安石出生地、旧临江府蜀内的“维崧堂”遗址,苏乐城《金刚经》碑、《重建临江府静治堂》碑、《清江县题名记》碑。大观楼原名谯楼,位于临江镇县前街,坐北朝南,城楼建筑,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922),尔后几经修缮,屡有改观。从明洪武二年(1370)至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先后5次维修。咸丰七年(1857)毁战乱,在同治十二年(1873)夏建。现今的大观楼,三层城楼,,下为楼基,整体呈梯形,,,中开大门为进出通道,,在通道二分之一处,设木制大门两扇。楼基背面左右两侧,各砌石阶梯40级,转折登台,台面再立通柱,建三层面积递减的楼阁。据传,二楼正面中,原悬“临江府”竖额,为解缙所书;二楼内向中原悬“大观楼”竖额。整个大楼砖木结构,古色古香,巍然屹立,斗拱交错,飞檐凌空,气势宏伟壮观。登临大观楼,凭栏远眺,蓝天如洗,袁赣江碧,远山苍茫,桔林葱郁,城廓农舍,历历在目。该楼取名大观楼,实在是名符其实。明王佐《谯楼》诗云:“危楼落军冠湖西,画栋飞甍拂彩霓,四面山河开壮丽,二仪清浊制高低。龚黄今古佳名并,宾主东南众美齐,江汉风流如昨日,可能授简不留题”。大观楼历来为临江军、路、府署大门望楼,与府蜀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