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年)金牛区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前言 3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 3(一)工作基础 3(二)有利形势 3(三)存在问题 3(四)面临挑战 3二、总体要求 3(一)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3(二)规划目标 3(三)指标体系 3(四)指标差距 3三、科学优化国土空间 3(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3(二)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3(三)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3(四)合理布局城镇空间 3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3(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二)构建三大产业生态圈 3(三)探索特色产业发展定位 3(四)严格企业入园环境准入 3(五)强化资源能源节约 3五、聚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一)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3(二)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 3(三)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3(四)加强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3(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3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3(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3(二)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3(三)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3(四)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3(五)健全环境治理制度 3(六)探索推进环境治理市场体系建设 3(七)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3(八)完善城市社区发展治理制度 3七、培育金牛特色生态文化 3(一)培育特色生态文化 3(二)丰富生态文化体验 3(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3八、打造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 3(一)加快新型城区建设 3(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3(三)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 3九、保障措施 3(一)加强组织领导 3(二)强化部门联动 3(三)推进制度创新 3(四)推广先进技术 3(五)加大资金投入 3(六)扩大舆论宣传 3十、重点工程 3附件1金牛区生态文明规划指标体系 3附件2生态文明规划重点工程一览表 3附件3生态空间体系重点工程 3附件4生态经济体系重点工程 3附件5生态环境体系重点工程 3附件6生态制度体系重点工程 3附件7生态文化体系重点工程 3附件8生态生活体系重点工程 3前言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金牛区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地势平坦,为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幅员面积108平方公里。金牛区历史悠久,是古蜀国故地,3000多年前,在金牛区诞生了古蜀国最早的金沙城。金牛区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新时代金牛“三步走”战略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中优”等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提升金牛品质、打造金牛品牌、重振金牛雄风,加快建设“中优提质典范区”、中西部综合实力领先城区和现代化新金牛。与此同时,金牛区面临生态环境质量尚需改善、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问题,亟需形成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制度体系,在此背景下,金牛区政府提出编制《金牛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7—2025年)》,在我国西部省会城市率先开展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金牛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本规划范围为金牛区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包括15个街道。规划期限为2017—2025年,基准年为2016年,达标年为2020年。规划分三个阶段:基本达标期(2017—2018年)、全面达标期(2019—2020年)、优化完善期(2021—2025年)。一、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工作基础。,山水本底良好。金牛区地处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通道和成德绵经济带的起点,是成都“百里中轴线”北中轴的核心位置,枢纽地位优势凸显。交通便利,路网发达,已初步建成集地铁、快速公交、公交、社区巴士、出租车为一体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金牛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约4万亩,发展空间在五城区中相对较为广阔,且改造开发空间连片,后发优势显著。金牛区拥有包括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九里堤校区)、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在内的众多高校院所,拥有交通建筑与规划研究中心、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的人才智力支撑。金牛区处于成都市上风之地,有环城生态区三大绿楔作为天然通风廊道;山水资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