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确认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一)(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重点是I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部门,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特殊患者有识别标志(腕带与床头卡)。(二):如病历号或就诊的卡号。(例如姓名和出生日期),以便在入院、转科以及在实施治疗前核实患者的身份。两个标示符都不得是患者的病房号或者床号。指定有对暂时无识别标记的患者进行识别;有区分同名患者的标准方案。关注昏迷或神志不清患者的非语言识别方式。,使正确的患者与正确的诊疗护理活动匹配(如穿刺、化验结果、标本等)。,如在患者在场的情况下核对需要输注的血液标本或者对抽取的血样标本外贴识别标签。鼓励患者参与,要使患者了解有关患者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要求患者或家属核实身份资料是否准确;要求患者在接受任何药物前及在任何诊断或治疗干预前确认自己的身份;鼓励患者及其家属或代理人积极参与身份识别,表达对安全和潜在错误的关心,以及询问对其治疗的正确性。、输血科(或血库)发放血制品等环节要同样严格执行科室内部查对制度,在化验结果或其他测试结果与患者病史不符时质疑的明确方案。,以防止输入错误。。,并且尊重隐私顾虑。 ,以系统识别来完善查对及身份辨识工作:如医嘱电子化、输液输血时使用PDA等。、身份识别等的执行情况要有监督。二、确认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步骤(一),必须以书面方式下达医嘱。,必要时才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而且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重述确认。在执行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验)结果时,接受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二),并且医院要考虑权重,做好明确规定。,让工作人员在不被打断的情况下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交接过程中应包括重复所说的话及回读步骤),如接收“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收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如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述,在执行时有双重检查的要求(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形成良好的沟通文化。,提供患者与家属参与的机会,使患者有机会知道自己的医疗记录,让其有机会向他们的主管医生、护士提出任何医疗问题。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杜绝做错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的发生(一)。。。(二)、手术步骤、部位提供核查,如果适用的话,还包括任何植入物或假体的种类型号等。,并进行手术部位注记(画记)。(1)手术切口处,以油性标示笔注记符号(通常以圈或箭号)。(2)未完成手术部位标注时,不得执行手术。“手术病人确认单”,于门诊(急诊、病房)、等候室、手术室、手术台等逐一进行核对,并做好记录。-out:即在即将开始手术(及相关麻醉)之前要求所有参与的工作人员进行一次“Time-out”。主要正确的识别患者并核查手术台上拟接受手术的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手术方式及麻醉分级。执行“Time-out”要注意以下几点。(1)即使只有一个人进行操作,均要有一短时间的暂停来确认病人、手术和部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