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路亚的几个细节增加你的捕获几率
1、线的选择,很多朋友一上手就3#、4#的大力马,拉力要超过20公斤的,实际上我们不是靠线的拉力拉鱼,而是靠线来溜鱼的;因此建议选择细些的线,比方说1#的大力马或者pe,原因:a、1#线的拉力并不低,10斤以内的鱼只要操作得当就使可以捕获的;b、线越细,越灵敏、打得越远、鱼越不容易发现、饵的姿势越正常、逼真,因此一定要选择较细的线。
而一些朋友喜欢有弹性的尼龙线,说尼龙线比较便宜、有弹性方便溜鱼。个人认为,尼龙线便宜是便宜,而且不容易炒粉,但是弹性大绝对是路亚钓的缺点——鱼的吃口被掩盖了好多,而且在你暴力杀杆的时候有延时,导致捕捉不到最佳的时机。最倒霉的就是由于有弹性和延展性,导致钩子无法刺穿黑鱼等鱼的嘴唇,杀钩不够死,鱼增加了好多脱钩的几率;
2、路亚联接环,很多人采用很大的联接环,其实个人认为,连接环不宜过大,甚至会在鱼活性较低的时候根本不加联接环或者别针,目的就是增加饵的灵活性和动作的标准性。
3、饵入水后是等待一会儿还是马上收线?单说一个饵,米诺,入水之后若不马上收线,那么周围的鱼就被吓走了,而入水之后马上出来动作往往入水的声音就变成了最佳的诱鱼声。这就是很多人喜欢用左手轮的原因吧————少了一道倒手的操作和时间。
 抛竿应该钓近还是钓远
抛得近\绝对比抛得远的收获要多。原因有四:
其一,鱼儿的觅食路线和范围不是在水中间。它一定遵循由深处游到浅处觅食的习性,因为只有在浅水处才会有新的食物补充,不管是雨水的冲刷,河水的上涨,还是外来食物的投喂,都是沉积在浅水处,大鱼小鱼只有到浅水才有可能觅到新鲜的食物。所不同的,大鱼一般白天不会靠边,只有等到夜晚安静的时候,大鱼才会由深处游到浅水觅食。
其二,水中溶氧量与水的深度有关。水越深含氧量越低,而且光线越弱。大鱼生活在水不太浅也不太深的地方。 
其三,鱼儿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胆小,当我们投饵做窝时,很多大鱼其实都会进窝的。我们往往看到平滑如静的水面,起初闹得欢的小鱼,突然停止了骚扰,仿佛一下子就消失了,水面变得安静起来,这时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有大鱼进窝,但它一般都愿意待在距离窝1米的范围内,吃上几口由窝内飘过来的剩饭剩菜,就悄悄地游走了,所以大鱼难钓,难就难在它并不贪图那一口美味。
其四,近处往往有奇特的地形,比方有石头堆、有深而密的水草群、有进水口、有鱼塘建设后留下的深坑,里面往往沉积了一些食物碎屑等等。这些地方往往比深水更适宜于大鱼颐养天年。 
根据这四个方面,我看抛竿抛近的一般规律是这样的:
其一,鱼儿觅食的路线一般在距离岸边10一15米的距离,这个距离是比较标准的抛竿距离了,在鱼塘如此,在水库也如此。
其二,对一个水域的熟悉程度很重要。比方你知道水库的最深处有几十米,最好了解离岸10米、15米、8米、5米的水深然后决定抛竿的远近,如果离岸10米水深达到3米,那么离岸10米就足够了,如果离岸5米水深达到3米,离岸10米水深就到达10米,那一定是深水位,最好换地方。
其三,选择地形缓慢下降也就是坡度比较小的钓位很重要。你可以发现往往有水草生长的地方,地势往往就是这种缓慢下降的;还有发现虾类集结的地方必定是有乱石堆积,或者水底地形也比较平缓等等,这些因素是有联系的。当你找到一个互相联系比较多的位置时,就是你下抛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