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3/5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说出自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怎样理解这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这是正确的。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各个方面都齐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说,只要每个学生都在他们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就长期说,教的学生部分成为优秀人才,多数成为合格公民,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教好”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去,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提高的过程。稍懂逻辑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不合逻辑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都告诉我们,学生的成长是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传媒和同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的。如果给我们教育的是一个干净的学生,从理论上讲是可以教好的。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干净的白纸,而是已经被家庭、被社会涂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但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重要的老师(我们本身均有这样的体会,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现我们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而不会发现自己像某个教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在此情形下有几个教育者能把这些学生教成所谓的好学生呢? 还有,对这个“好”字该如何来理解呢?什么叫“教不好的学生”?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就是根据本人资质,在学业上尽自己所能,具有健全人格,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学生能被教成这样的话我认为就算是教好了。可是社会对教师提出了太高的要求: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恨不得个个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否则立即被指为“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仿佛成了神,无所不能,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要是这样的话,中国岂不早就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教师将作为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被载入史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的学生应当在教育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什么叫不同程度的发展,是否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容许差异的存在。一个学生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智力低下的学生,除非将来科技发达给他做个脑科手术,再有本事的老师也难以将他培养成一个优生。一个家庭环境恶劣,家长素质低下,加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熏陶,一个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下靠老师的几句说教就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可能吗?也太高估教师的能力与作用了,让老师承担了他不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某些社会渣滓也是接受过教育的,算是“不会教”的老师教出来的,以后在量刑的时候是否也要追究他们当年任课老师的责任呢?想到这里不寒而栗。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些学生之所以不优秀,是资质环境造成,属朽木不可雕也,非教师之过。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一生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