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狮王进行曲》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狮王进行曲》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ttddou01 2019/3/6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狮王进行曲》教学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狮王进行曲》教学反思《狮王进行曲》教学反思一、背景分析:幼儿期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音乐活动是他们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因为音乐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视乎发现孩子缺乏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常常为了保证活动能按计划顺利进行而代替孩子去体验、判断。在欣赏活动中,有的教师要求孩子按照***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使孩子们没有机会自主感受、自由想象,只能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参与。有时,教师还会要求孩子明确说出音乐的内容,其实许多音乐作品并不能与音乐情景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使是内容指向很明确的标题音乐,也不能说出某一乐句对应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我认为合适的做法是让孩子自主的去感受,哪怕他们的理解与原音乐内涵大相径庭,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前一阵子,我们进行了《龟兔赛跑》的音乐欣赏活动。或许是因为我过于急躁,或是对孩子们放不开手。在欣赏了一遍音乐之后,我便提出了问题:请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孩子们却没人来回答。于是,伴随着音乐,在第二遍欣赏中,我便将故事进行了讲述,还绘声绘色地边讲边表演,一开始,我认为这样能为幼儿后面的表现奠定基础,降低难度。可是,结果便是:幼儿只能跟着我的提示进行表现,没有自己的拓展与想象。就连表演时的动作也都是在模仿我“绘声绘色”时的样子。这样的结果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策略的思索……二、案例实录:今天我们又进行了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希望在上次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以下是活动中的片段:“在这黑洞洞的大森林里,居住着百兽之王,每当风吹树摇时,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我们来听听看”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立刻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大家的表情马上就紧张起来,好像真的来到了森林里。在安静倾听后,大家也纷纷发表了想法。有的说:“我听到狮子的叫声”,有的说:“我好像看到小动物们在出来玩”……教师对他们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给第二次欣赏提出了任务:“大狮子在做什么呢?大家随着音乐想一想,做一做。”孩子们非常的活跃,自由地和同伴表现:大踏步的走路,张大嘴巴吼叫……请幼儿在感受音乐的节奏、快慢、变化的过程中,猜猜谁来了,探索音乐形象与现实动物的联系,并伴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呈现歌曲的内容。在活动中,又有新的问题产生:前奏部分,到底在刻画怎样的画面,有的幼儿觉得是狮子大王来了,小动物在逃跑;又有的幼儿觉得是小动物出来了。当然我更支持后者的回答。但是,讨论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并不是我的目的。我也没有强硬告诉幼儿正确的答案,而是设计了一段情景对话,通过听赏这一段话,再让幼儿感受前奏到底刻画的是什么,这样的一来一往可以让幼儿产生更多思考的火花。三、教学反思:纲要中提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以上两次活动的效果差异是非常大的。在《狮王进行曲》欣赏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观看了动画片《狮子王》使其对狮子的形象特征有了较多的理解及浓厚的兴趣。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们先不告诉幼儿这一音乐片断的内容,而是鼓励他们听着音乐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联想,然后给这一音乐片段配上自编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