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格式:doc   大小:198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88jmni97 2019/3/6 文件大小:1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南通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突破阶段,也是加快建设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构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重要时期。《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依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两大国家规划,根据《中共南通市委关于制定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纲要》主要阐明今后五年南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创新转型、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发展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通”的目标,积极应对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严峻挑战,着力推进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提前三年在全省江北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这五年,是南通实现大桥通车、大港通航、大城市建设、大园区开发美好梦想的五年,是南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得益更多、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高的五年,是南通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的五年。面向未来,南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紧紧围绕两大国家规划对南通的新定位,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同时,奋力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第一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持续强劲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处于长三角前列,主要指标均实现翻番,效益多年保持全省领先。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5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7791亿元。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十五”,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加速发展;企业实力不断壮大,百亿级工业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六大“千亿级”产业板块基本形成,成为全国五大修造船基地之一。各县(市)争先晋位,全部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江海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出台并实施《南通市沿海开发规划》。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框架初步形成。洋口、吕四两大海港实现通航并获临时开放;如皋港区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沿江岸线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万吨级以上码头20座。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江海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海洋铁路、崇启大桥等加快建设,沪通铁路、宁启铁路通启段、通洋高速公路、海启高速公路进展顺利。载体建设取得新业绩,苏通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全面启动,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等一批跨江联动合作园区覆盖所有县(市、区);沿海前沿区域开发建设全面启动,启东、海门、如东等滨海产业集中区初具雏形。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实施通州撤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新城区现代化新貌基本形成;城市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化率55%,比“十五”。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农村六件实事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县(市)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十五”末下降20%、%%,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比“十五”,居“全国污染控制较好城市”首位;绿化覆盖率、%、%;耕地持续保持占补平衡。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深化农村、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改革。新一轮行政机构改革和市属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工作“南通模式”享誉全国;重组三大国有控股公司(集团);金融体制改革亮点频现,资本市场“南通板块”快速凸显,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企业债券融资、创业投资等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县(市、区)全覆盖,全市新引进或改革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14家。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总额分别跻身全国前10强和30强,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外经合作连年保持全省领先,省级以上开发区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创建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取得显著成效,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