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从“教化”到“培育”.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教化”到“培育”.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3/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教化”到“培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教化”到“培育”【摘要】: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由于重教传统的存在,中华文明才得以灿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经久不衰,中华智慧才得以远播海外,历久弥香;我们的重教传统延续了千百年的知识和智慧,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英才。从历史上看,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颁行以后,儒家思想便跃居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地位,我国的重教传统也逐渐表现出明显的“教化”倾向,“教化”式教育由此形成。“教化”的实质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将外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礼制规范和风尚****俗内化为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被教化”也就成为了传统教育背景下学生生存状态的突出特征。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观念逐渐被国人接纳,传统教育呈现近代转型之势。以“教化”为突出特征的传统教育逐渐向注重个体主动性、个性、自主理性等以“培育”为突出特征的现代教育转型。这种重在“培育”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和发展,标志着我国重教传统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呈现的更新式发展。“培育”的涵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动力之源的主体性的彰显;二是作为价值定向的个性的追求;三是作为文化诉求的民族性的坚守与创新。从”教化”到“培育”意味着在转型性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由传统的“教化”式教育向现代的“培育”式教育的转型,不过,这种转型难免要遭遇各种阻碍,进而陷入困境:一是源于传统的思想羁绊;二是源于现实的各种教育难题;三是源于时代的道德迷失;四是源于文化的认同危机。如何清除这些阻碍、破解困境,促使教育顺利实现时代转型,就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后续研究将围绕此任务展开。“培育”,作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应然价值取向,必然对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揭示当代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一是从“工具人”到“理性人”;二是从片面到多元;三是从知识到生命。从“教化”到“培育”不是一种代替式的发展,而是一种重心转移式的转型。“培育”重在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主动性和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各具特色的社会成员。同时,“培育”也注重“教化”,不过,这里的教化着眼于一种普适的、共通的、基本的伦理规范和处世方式,着眼于每一位具有健全理性能力和自主判断意识的现代公民所必须达到的统一要求。显然,这是一种底线式的教化要求。因此,以“培育”为突出特征的当代教育需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理性自觉能力,增强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意识和践行能力。【关键词】:重教传统教化培育被教化主体性个性民族性【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G521【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绪论12-25一、问题的提出12-14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4-17(一)历史层面:有助于弘扬传统教育文化的当代价值14-16(二)实践层面:有助于更新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16(三)理论层面: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16-17三、研究方法及方法论17四、已有研究综述17-23(一)重教传统18-19(二)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19-20(三)教化20-21(四)教育现代化21-23五、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23-25第一章“教化”与“培育”的涵义25-42一、对“教化”的认识25-36(一)“教化”的词源学考察25-30(二)“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