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一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启示(八).doc

格式:doc   大小:40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启示(八).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3/7 文件大小:40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启示(八).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启示(八)奚:王老师,您在论述程序语言的发展时,始终都没有离开程序设计的需要。<br> 王:是的,而且任何程序语言概念,其必要性都应该用具体的程序严格地描述,这是原则。<br> 奚:在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应用是否对立的问题,而在您的文章中,每一个概念及其产生过程,都以程序的形式表示,或者说,都以应用的形式出现,这样是不是就没有理论和应用的对立问题了?<br> 王:如果正确的认识,理论和应用就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它们都属于实践。理论是对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并直接指导下一步的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进入到更高的阶段。所以辩证唯物主义要求,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完美的“定义”中去。<br> 奚:大多数人在用计算机时,只用到计算机20%的功能,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我们还有必要去讲授针对全部功能的理论吗?<br> 王:事实上,不应该认为20%的功能就代表应用,其他80%的功能就是理论。Word系统的所有功能都是为了应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很多人只运用了其中不足20%的功能,那是应用程度、实践程度的问题,不是应用和理论的对立。否则,对于一个把计算机当作打字机,并且仅此为限的人,Word系统的几乎一切功能对他来说都是“理论”。<br> 奚:您的意思是,仅存在应用程度的问题,不存在理论和应用对立的问题。<br> 王:是的。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恰好都以我的感性所及的程度为限。这里的“感性”是指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1],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1]<br> 奚:有人把计算机当成应用的工具,就好比开汽车,会用就行了,不需要了解内部构造。<br> 王:这是把体力劳动自动化和脑力劳动自动化混为一谈。例如,学****C语言是为了运用C语言,而C语言的运用是像开车一样简单吗?C语言二级考试有哪一道题像操作方向盘一样容易?再有,C语言的核心概念是指针,C语言的运用一刻也不能离开指针,可是指针被认为是最难把握的概念。有的教材提出了对付它的好办法:把指针应用的例子挂在计算机上方的墙上,每天注视它们,直到对指针和地址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本能。[2]这就是不要理论的应用吗?这根本就不是应用了。<br> 奚:这不就是在训练一种条件反射吗?<br> 王:是的。这就是理论无能的表现。<br> 奚:事实上,理论和应用根本就不存在界限。<br> 王:还有,C语言程序设计有两个方向的后续课程:“数据结构”是介绍C语言软件层次技术的后续课程,“C语言高级编程”是解决诸如硬件驱动、常驻内存程序、中断程序、打印机输出方法的硬件问题的后续课程。一个二进制概念是否是“理论”,或者说该不该学****这取决于程序设计后续的发展。不仅如此,在很多人看来,数据结构是理论,程序语言是描述数据结构的工具,是应用,可是C++新标准的出现,使C++和数据结构互为前提,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这时谁是理论,谁是工具呢?<br> 奚:你们的改革把C、C++和数据结构融合在一起,既从理论上,也从应用上,解决了C++和数据结构互为前提的矛盾。<br> 王:应该说,是从实践上解决矛盾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br> 奚:你们的改革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南的。辩证唯物主义是理论,你们的改革表明,它是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刻也不能没有的理论。<br> 王: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毛泽东教导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以我国科学研究中的学风问题为例,“一方面大量的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得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概括而听任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泛滥,另一方面又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及时吸取具体科学的思想营养而难免变成枯槁的教条。”[3]这恰恰是理论和应用脱节的结果。理论是理论,应用是应用,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br> 奚:计算机基础教育要发展,是否亟待解决这个理论与应用的对立问题。<br> 王:是的。而这个问题本身只有以唯物辩证法理论为指导才能解决。<br> 奚:那么具体做起来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br> 王:令人鼓舞的是,李未院士的《数理逻辑》一书提出的版本序列和三个语言环境的概念,在丰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的同时,为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提供了逻辑形式。<br> 奚:希望能有更多的老师读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