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森论点的历史际遇.doc

格式:doc   大小:34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森论点的历史际遇.doc

上传人:435638 2019/3/7 文件大小:3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森论点的历史际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森论点的历史际遇唐文佩作者简介:唐文佩,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系,科技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本文受北京大学医学部新教师科研启动基金(BMU20090507-123)支持。摘要本文勾勒了20世纪20年代末赫森在苏联的政治处境,对比其1931年论文在选题和行文方面的诸多特点,并结合其回国后政治处境的一度转变,意在说明赫森论点应更多地理解为其对时局的一种顺应。为了回应国内对其“贬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自然科学的意义”和“理论脱离实践”的政治责难,赫森通篇援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论述,宣称利用马克思的历史过程理论寻找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这一做法在西方科学史界产生了极大震动,被奉为科学史外在主义研究的开山之作,这应该是赫森行文之初不曾料想到的。关键词赫森论点科学史外在主义鲍里斯·赫森(1893-1936)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的《科学史辞典》(DictionaryoftheHistoryofScience)中,“外在主义”(Externalism)辞条列出的首篇文献是苏联理论物理学家鲍里斯·赫森(BorisMikhailovichHessen,俄文Бори́сМиха́йловичГе́ссен,1893-1936)赫森俄文名“Ге́ссен”,英文译名绝大多数为“Hessen”,少数为“Gessen”,我国目前的主要译法有“盖森”、“格森”、“黑森”、“赫森”四种。从发音的角度讲,“Gessen”与俄文发音接近,但据苏联科学史研究家格雷厄姆()考证,赫森的两处英文手迹,一处是爱丁堡大学的入学表格上,一处是与英国科学记者克劳瑟(Crowther,.)的通信处,均签做“BorisHessen”,可见“Hessen”无论译法还是读音都为其本人所认可。考虑到赫森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其发表的英文文章“TheSocialandEconomicRootsofNewton’s‘Principia.’”,影响也主要在苏联之外,故选取其英文文章的署名“BorisHessen”翻译成中文“鲍里斯·赫森”。的“牛顿《原理》的社会经济根源”(“TheSocialandEconomicRootsofNewton’s‘Principia.’”),该辞条称科学史的外在主义研究进路在是与赫森的名字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对于赫森而言,这份殊荣的获得或属意外,当初他只是想借助一篇“政治正确”的论文,表达接受批评、积极改造的决心,结果这个政治高压下的产物没能帮他摆脱厄运,却对整个20世纪的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验了一个在中国脍炙人口的说法——“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反德波林派运动中赫森的历史处境20世纪20年代末,在斯大林独揽党政大权的同时,苏联开始用“左”的方针处理科学技术与政治包括意识形态的关系,自然科学研究和科学哲学研究大都在劫难逃,这就是喧嚣一时的“反机械论派”和“反德波林派”运动。短短几年间,机械论派和德波林派先后被宣判为自然科学方面的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前者受批判的理由是把自然科学的一般结论作为现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内容,取消了哲学作为一门特殊科学的必要性,认为自然科学不需要任何哲学;而后者受批判的理由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幌子下,吹捧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家的最新成果和他们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