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主要任务
十一五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了两个指标:一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实现这两项任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工业是推进工业化的主导力量,也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大户。在加快工业发展过程中,应为完成这两项任务做出重要贡献。
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工业发展虽然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利因素。只要我们处理得好,就能够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有利因素包括:一是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以后,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整体形势有利于工业发展。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世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发达国家制造业加快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以钢铁、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形成,将促进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市场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更充分,工业发展更具活力。四是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使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工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广阔。市场的优势有利于我们在开展国际合作中占据主动,以市场换资源,以市场换技术。概括地讲,广阔的市场是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最有力因素。
不利因素包括:一是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二是市场主体、投资主体、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在高度开放的条件下推进工业化进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从体制、机制到管理方式上都需要进行探索和创新。三是过去多年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开始显现,工业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主要靠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变增长方式的难度不容忽视。四是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五是随着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就业对工业增长的弹性将逐渐降低,工业领域就业压力不断增长。
总之,当前工业发展的形势虽然总体上比较好,但也不容盲目乐观,必须认识到我国还不是工业强国,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还非常艰巨。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总体看,“十一五”期间工业结构调整任务很重,有不少需要破解的难题。归纳起来有4项战略任务,一是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二是加快原材料工业产业升级,三是提高轻纺工业国际竞争力,四是促进区域工业协调发展。
(一)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振兴装备制造业要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相结合,重点发展和全面提升相结合。一是大力发展重大技术装备。要依托重点工程,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制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实现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突破。二是加快培育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引导企业理性面对市场,调整产品结构,防止盲目扩张,促进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