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历史上,无论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学好这篇文章将对我们有很大的意义。
前言
讲解课文
第1、2段
提问: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讲解: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提问: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讲解: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第3段
提问:对这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的理解,下面几种看法哪种是正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并列) (并列)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因果) (因果)
答案:
D
提问:第三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讲解: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三、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讲解:这段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提问一:第四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讲解: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第三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明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提问二:本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何?
第5段提问:第五段和第四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四段还写第五段?
讲解:第四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五段则说“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讲解: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提问二: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第6段提问:第六段第一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在文章中起何作用?
讲解:这句在文章中起两个作用:一、揭示第一个分论点,提出第二个分论点。二、承上启下,使前后部分紧密相联,全文浑然一体,而且使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