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对简答的评价。一、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谁呢?你们看。书上的资料袋一句话来评价孔子?投影: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更深入地来了解他。板书:孔子拜师。生齐读课题。2、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要读第三声。跟老师读“孔子”。、3、全班齐读生字词。指名分段读课文,师正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归纳课文的叙述顺序:决定拜师——不怕艰辛去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敬重这样就把孔子拜师的经过说清楚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这样把事情的经过介绍清楚。4、那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孔子:谦虚、好学、有礼。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孔子的这些品质,并在书上写一写你的感受?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一、研读孔子(一)、第一段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才要去拜师。师:“渊博”是什么意思? 板书:渊博他是不是真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呢?谁来说说,你从哪里读懂的?和“闻名”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呢?小结:是啊,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去拜师,他多么好学啊!(二)、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拜师过程中非常不容易,你又是从哪里词语体会到的呢?a、“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出示地图)讲解长度单位“里”:别看地图上好像不远,实际上孔子要走大约50万米。你们平时在操场上跑一圈两圈有什么感觉?孔子要走的路程相当于学校操场2500圈。表示距离很远很远的还有哪些词:遥远、千里迢迢、迢迢千里……b、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呢?c、填补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这么长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如果你是孔子,你又是怎样的克服?两个成语都可以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运用积累的成语。⑦“终于”说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阳。⑧想象情景:几个月后,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时孔子会是什么样呢?用书中的一个成语来说就是(风尘仆仆)⑨有感情朗读:孔子坚持不懈,终于走到了洛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三)1、 孔子说的这一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是怎么理解的?概括为“学无止境”。可是老师有时明白,有时不明白,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生:知识很多,永远学不完。师:现在是三年级——生:还要读四年级,三年后读中学,再读大学。生:还要考博士。师:学习就完了吗?生:还要考研究生。师:是啊,工作了,还要学习,这就叫——生(齐):学无止境。能不能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还有谁也在不断地学习?(四)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孔子是怎么学的?如果用课后孔子的名言来说,孔子怎么学?二、研读老子。那作为孔子要拜访的老师——老子,他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谁来说说。老子很谦虚?迎候等候,迎候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