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簪花杂谈.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簪花杂谈.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3/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簪花杂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簪花杂谈黎云昆簪花也称戴花,即是头上插花。现在很难见到人们头上戴花的了。倒是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戴花的习俗。云南的傣族少女个个都是头上插花,以示待字闺中,但只要一结婚就不能戴了,而是在腰间挂上一串钥匙,表示已经拥有管理家事的权利。彝族每年农历二月八日,人们采鲜花插于头上,以示祝福。以前汉族的妇女,或逢年过节,或遇有结婚生子之喜庆,往往也会戴花于头,以示喜悦心境。“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一说起戴花,必是女性的专利,自然与男子毫不相干。但在古代却不是这样,男子爱花、爱戴花的程度却是须眉不让巾帼,全然不在妇女之下。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时的习俗是,在九月九日登高,饮菊花酒,折茱萸花插头上。看来至少在那时,男子头戴鲜花,不会引起非议。杜牧还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诗句。由此可知,当时的男子非但可以头上插花,即是把花插满头也是有的。宋朝的苏东坡有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露湿醉巾香掩冉,月明归路影婆娑。绿珠吹笛何时见,欲把斜红插皂罗。”陆游也有诗:“春晴闲过野人家,邂逅诗人共晚茶。归见诸公问老子,为言满帽插梅花。”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与男子戴花有关。宋朝是男子戴花的鼎盛时期。欧阳修《牡丹记》中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初,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头上插花,已成为一种时尚。不分贵贱,连挑担的脚夫也不例外。古代民间男子戴花自不待言,为官者一样戴花,而且有过之无不及。皇帝赐大臣戴花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隆基春时游宴,大臣苏頲奉旨赋诗,其中有“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之句。唐玄宗十分赞嘉赏,遂以御花亲插苏頲之巾上。此事深为时人所羡慕。为了能得到皇帝钦赐戴花,不惜于朝廷之上,当众抢夺的也不乏其人。明朝的何良俊在所著《语林》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唐中宗于立春日赐近臣戴彩花。当时武平一所作应制诗最美,唐中宗认为,武平一年虽最年少,但“文甚警新,悦红蕊之先开,讶黄莺之未转,循还吟咀,赏叹兼怀”。于是,更赐花一枝,以彰其美。武平一以两花左右交插,戴于头上。崔日用乘酣饮,欲夺平一所赐花,中宗于廉下见之,问武平一:“日用何为夺卿花?”武平应声答对:“读书万卷,从日用满口虚张;赐花一枝,学平一终身不获。”中宗听后大笑,因更赐酒一杯,当时传为美谈。武平一名甄,以字行。武后时不与武氏家族为伍,曾为避祸而隐居嵩山。皇帝赐戴花,在宋代已经成了一种制度。什么时候赐戴什么花,什么品级应赐什么花,都有具体的规定。宋宁宗甚至颁布圣旨:“遇圣节、朝会宴、赐群臣通草花。遇恭谢亲飨,赐罗帛花。”还规定:“其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宰臣枢密使合赐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枢密使同签书枢密使院事赐大花十四朵、栾枝花八朵,敷文阁学士赐大花十二朵、栾枝花六朵,知閤官系正任承宣观察使赐大花十朵、栾枝花八朵,正任防御使至刺史各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横行使副赐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待制官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推行正使赐大花八朵,栾枝花四朵,武功大夫至武翼赐大花六朵,正使皆栾枝花二朵,带遥郡赐大花八朵、栾枝花二朵,閤门宣赞舍人大花六朵,簿书官加栾枝花二朵,閤门只候大花六朵、栾枝花二朵,枢密院诸房逐房副使承旨大花六朵,大使臣大花四朵,诸色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