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评课的论文目前,教育教学研究在很多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课堂观察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校本研究方式。而评课,则是达到"教"与"研"双赢的有效研究模式。    目前,教育教学研究在很多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开展,它的基本特点在于"以校为本",即校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教育行动研究。其中,课堂观察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校本研究方式。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基于课堂观察,可以写教育日志,写教育案例,也可以用评课稿的方式作为资料的积累,以小见大,促成大主题、大问题的研究。而评课的过程本身也是教师自我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会跟着学生一起思考,在头脑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鉴于这些,笔者提出:评课是达到"教"与"研"双赢的重要手段。   一、评好课需要注意的方面   :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立足知识,发展能力,升华情感,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重结论更重过程,实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如,依据考试说明,考点明确,全面准确。分别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与三维目标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始终贯穿、渗透目标的学习、巩固,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对教材进行适当整合,实现教材结构到认知结构的转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难易处理得当,重难点突出。如,《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以"千年巨变、百年后的启动、一代人的梦想"相当精炼、准确的语言概括了本课三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屋建瓴,宏观把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形成一种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选择等):这是评课的重心所在。教师从课堂教学中要感受到教师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备课,是否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否张弛有度,师生是否相互交流互动,学等、开放,看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教学效果好不好。   二、一节好课的标准   ,直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且能留下悬念,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应做到"快、新、实".快(导入要精炼,不拖泥带水,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语言简明扼要);新(基于学生好奇心强,使导入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实(导入为整个课堂服务)。   、严谨合理,知识的呈现过程流畅自然,逻辑性强,尤其是过渡,很自然,环环相扣,不知不觉地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本课知识结构的构建。揭示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发展的规律,形成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   ,以多种方式呈现知识信息,如,图片,直观感受,一目了然地把握信息;视频,创设独特情境,多种感官的结合使用,也是一种视觉冲击;表格材料,尤其适合对比,清晰醒目,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把被动消极地学习变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同时,也能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解读、提取信息的能力。文字材料的选取要恰当,典型、精炼、合理、新颖,贴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