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3年5月,小杨与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黄某到法院打离婚官司。当时为了使妻子黄某同意离婚,小杨同意把婚后积蓄的6万元存款都给黄某,随后法院判决两人离婚。由于找不到住房,离婚后两人仍住在一套房子里。2004年1月,两人又登记复婚。复婚后,因种种原因导致夫妻感情再度破裂,黄某提出离婚要求,小杨表示同意,但要求对6万元存款进行分割。由于对这笔存款的所有权发生分歧,两人再度上了法院。在法庭上,小杨称这6万元存款原本就是夫妻共同财产,当初离婚时都给了对方并非出于自愿。虽然已离过一次婚,但又复婚了,配偶及财产均是原来的状态,没有变化,而且自己已经下岗,今后生活可能会遇到困难,所以主张应分得6万元的一半。黄某则说这笔存款是她的婚前财产,对方无权要求分割。
法院经审理查明,两人复婚后并没有把这笔存款约定为夫妻共同财产,于是在判决两人离婚的同时,驳回了小杨分割6万元存款的主张,只是判决黄某给予小杨8000元钱作为对小杨的一次性经济帮助。
张某和姨父王某、姨母刘某曾一同在云南打工。其间,张某与王某发生婚外情被刘某当场抓获,刘某因此气急成病住院治疗。刘某出院后要求张某给予其精神补偿,张某以出具欠条的方式,承诺补偿刘某6万元,并约定:二年内不给付,则以张某自有的一个门面作抵押了结纠纷。事后,黄某与范某协议离婚,张某向刘某给付了补偿款12000元,并拒绝给付余款48000元。
    黄某追索未果诉至法院,要求王某继续履行承诺。诉讼中,王某提起反诉,要求黄某返还已给付的补偿款12000元。
原告吴某与被告秦某于2000年8月29日登记结婚,并于同年11月8日举行婚礼仪式并共同生活。婚后,秦某发现吴某患有精神病,曾多次到医院为原告治病,但均未治愈。2003年2月27日双方发生矛盾,秦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与吴某离婚。3月13日,回到娘家居住的吴某再次犯病,被送进新乡医学院二附院治疗,,秦某送去500元钱后就再不露面。6月16日吴某起诉来院,要求秦某支付医疗费、生活费以及今后治疗费等共计15000元。
     法院审理后认为:原、被告在未办理离婚手续的情况下仍系夫妻关系,原告吴某在发病期间,既无固定收入又无生活来源且在医院治疗需要费用,被告理应为其积极治疗,被告以原告未告知其病情为由不支付医疗费是错误的。关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继续治疗费,因无确切花费,其请求不予支持。据此,。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人民法院不久前审结了一起侵犯离婚妇女土地承包权纠纷案,法院判决强行收回离婚妇女李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某村委会败诉,同时判决村委会单方中止与李某间的土地承包合同并强行收回李某所承包土地的行为为无效行为,判令村委会返还李某的两亩承包地,并赔偿因此给李某造成的损失。
     李某1996年8月嫁到被告所在的村,同年12月,由所在村的村委会(本案被告)分给承包地两亩,同时双方签订了为期15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原告李某婚后因与丈夫不合,于2002年10月离婚,李某离婚后回娘家居住,2002年12月被告村委会以李某已经离婚且已不在本村居住为由,口头通知李某她所承包的二亩土地已被村里按规定收回,李某多次同村里交涉,要求继续承包被告的土地均遭拒绝,最后,失去土地的李某于2003年2月将村委会告上了法庭。
李某(男)、刘某(女)系夫妻,二人因计划外超生一男孩,受到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给予的罚款处罚。处罚决定生效后,大部分罚款已交,至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诉与刘某离婚时,尚有4000元未交。法院认定其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判决准予离婚,并对二人的共同债务按规定进行了分割,但对尚未交清的4000元计划生育罚款未作认定和处理。二人离婚后,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执行尚未交清的4000元计划生育罚款,要求对李某强制执行,但李某认为应按与刘某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债务对待,与刘某分担。对本案尚未交清的4000元计划生育罚款,应怎样认定和处理,有不同意见。
温云年与黄伍秀原系夫妻关系。在两人婚姻存续期间,温云年多次向黄嘉明赊购摇床产品。经双方结算,温云年分别于 2000年1月3日、3月31日向黄嘉明具下欠据二张。2002年5月27日,温云年又向黄赊取床头支架8套,每套单价2500元,共计货款20000 元。至此温云年共计赊欠黄嘉明货款85100 元,经黄追索后,温云年先后共归还货款13900 元,尚欠71200 元货款一直未还。这期间,温云年与黄伍秀协议离婚,并约定一切债权债务由温云年负担。2003年4月,因经多次追索未果,黄嘉明将温云年和黄伍秀诉至法院。
     被告黄伍秀辩称:自己与被告温云年已于 2002 年 10 月协议离婚,并约定一切债权债务由温云年负担。故被告温云年欠债与自己无关,应由其个人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