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镇平物化探报告物探部分(冯工).doc

格式:doc   大小:14,734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镇平物化探报告物探部分(冯工).doc

上传人:小枷 2019/3/8 文件大小:14.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镇平物化探报告物探部分(冯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工作方法及其质量评述第一节物化探工作部署一、物化探主要工作量根据总体目标任务,物化探工作主要工作量如下:1:1万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40千米,1:2千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15千米,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95平方千米,1:10000土壤测量15平方千米,1:2千岩石剖面测量10千米,1:1万地化剖面测量15千米,具体工作量详见下表4-1。表4-1 设计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工作项目工作量备注计量单位工作量GPS控制测量(D级网)个23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平方千米90分牛头店(55)和漳河坪(40)两个区1:10000土壤测量平方千米15分牛头店(7)和漳河坪(8)两个区1:2000高精度磁测剖面千米152条剖面1:10000高精度磁测剖面千米406条剖面1:2000岩石地化剖面千米101:10000岩石地化剖面千米15水系沉积物样件2731土壤样件4313井中磁测点100磁性标本采集测定件800二、物化探工作布署(一)磁测剖面磁测剖面布设主要根据地质图中有利成矿岩带及区域航磁异常,原则上垂直构造及异常走向,本区区域地层走向大多为北西-南东向,故测线布置多以南西-北东向布设。本次物探磁测工作共布设8条剖面,其中1:2000剖面2条,15公里,1:10000剖面6条,25公里,共计完成40公里。1、1:1万高精度磁法剖面:对预查区东部发育的M(135)7、M(3)1等航磁异常及辉绿岩磁性地质体利用1:10000高精度磁测精测剖面进行检查,了解磁异常的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为花桥、二台子一带的探矿工程布置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各剖面具体位置及长度见下表4-2。2、1:2千高精度磁法剖面:对预查区西部的航磁异常及辉绿岩磁性地质体利用1:2000高精度磁测精测剖面进行检查,进一步了解磁异常的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同时对花桥、二台子等钛磁铁矿区的磁异常开展重点检查,为深部钻探工程施工提供地质依据,剖面具体位置及长度见下表4-2。 表4-2磁法精测剖面布置简表剖面编号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剖面长度(km)比例尺剖面布置目的01X:3545000Y:X:3562330Y::2000对辉绿岩磁性体进行检查04X:3552000Y:X:3561000Y::2000对区域M(134)4航磁异常进行检查08X:3546425Y:X:3554000Y::10000对区域M(135)9航磁异常进行检查12X:3553200Y:X:3558260Y::10000对区域M(135)7航磁异常进行检查16X:3545200Y:X:3558700Y::10000对辉绿岩磁性体进行检查20X:3556200Y:X:3557000Y::10000对辉绿岩磁性体进行检查50X:3550400Y:X:3555450Y::10000对花桥航磁异常进行检查150X:3551800Y:X:3535245Y::10000对二台子航磁异常M(3)1进行检查(二)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主要是对牛头店一带发育的Zn、Cu、Au综合异常、漳河Ti、Au等1:200000化探异常,开展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进一步圈定异常,为开展1:10000土壤测量提供依据。其中牛头店工作区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40km2;漳河工作区工作区1:25000水系沉积物测量55km2,各测区具体位置及范围见附图2、附图3。在各测区范围内,利用1:10000地形图进行布点,将1:10000地形图中的1km2均匀划分为16个小格子,在小格子内进行布点。以1km2的小格为编号单位,大格编号顺序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按顺序编排,小格编号顺序也按自左而右、自上而下分别标号为A、B、C、D、E、F、G、H、I、J、K、L、M、N、O、P等。每个小格中采集的第一个样标为1,第二个样标为2(如6A1、6A2)。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1、水系沉积物测量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25个点。原则上每1∕16km2作为一个采样单元布设一个点,若采样单元内1个点控制汇水盆地面积太小,采样密度增加。2、采样点全区内分布均匀,要使绝大部分(90%以上)的采样格内都有采样点分布,使其不出现或很少出现连续5个以上的空白小格。采样点应能最大限度的控制每个采样格子的汇水盆地面积,因此,采样点应尽量布置在地形图上可以辩认出来的最小水系(大于300米)即一级水系的末端和分支水系口上。如果水系较长,还应在水系的中间增加采样点,使每一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面积大致在1∕16km2之间,据实际情况应该增加或减少采样点。尽量使每个采样点具有自己独特的汇水域,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控制。本区多数沟谷较为宽缓,水系不易辩认,在此情况下操作员应该认真观察,合理增加采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