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建文帝生死之谜.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文帝生死之谜.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3/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文帝生死之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文帝生死之谜-历史论文建文帝生死之谜 文胡丹今天存留的明建文帝时期的文字与文物,少之又少。南京中山门外的明毒陵,立着一块神功圣德碑,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九月朱棣以“孝子嗣皇帝”的名义,给他父亲立的一块神道碑。全碑2746字,一言以括之,就是“歌功颂德”四个字。该碑名为御制,其实并非朱棣亲笔,碑文应出自某位翰林学士之手。碑文最后,开列着太祖诸子及孙的名讳,倒没有将朱允炆一笔抹杀,在“孙”一辈题名里,头一位就是:“建文君允炆”,其次为皇太子朱高炽。在《明太祖实录》里,朱允炆也被称作建文君,这三个字是永乐朝官方认可的称谓法。朱棣在入京之始,就宣布当年仍以洪武三十五年纪年。建文帝垮台了,如果再沿用其年号当然不妥,将本年余下的月日,仍用洪武年号,也可理解。称君而不称帝,是革除其帝位,如元顺帝弃位窜奔之后,就被称为庚申君。朱棣粉饰历史到明代中后期,皇室的这段恩怨已为陈迹,正德、万历、崇祯年间,不断有臣子请追上建文帝、皇后尊号及庙谥。但朝廷的态度并不积极,只是循例下礼部议,而不管议的结果如何,事情总是不了了之。终明之世,朱允炆都只是建文君。直到南明弘光朝时,明朝快完蛋了,才补上庙谥,称“惠宗让皇帝”,小马皇后随其夫,称“让皇后”。清乾隆元年,替古人做好事,改谥建文帝为恭闵惠皇帝,《明史》从之,建文的本纪便作《恭闵帝纪》。“让皇帝”的“让”字,反映的不是历史的真实,仍属史上常见的蒙蓿眼睛哄鼻子。但“让”这个字不是完全无中生有,明中期以后,建文帝“逊国”的传说愈演愈烈。此说谓建文帝见大势已去,就主动逃走了,人称“逊国”。也不要怪此说迂腐,皇帝逃走在君权至上的时代,的确很难措辞。想那位英宗正统皇帝,领着大军出征,却叫人俘虏了,这等难堪之事,作史者犹腆然称“北狩”,说英宗“北狩不返”。那么,建文帝迫于无奈,三十六计遁为上策,而托一个“逊国”的名义,于各方都能接受。建文朝留下来的史料极少,尤其是第一手的原始材料。朱棣即位后,将建文时廷臣所上奏疏干余通,发给阁臣解缙等人,令其编阅,只保留兵农钱谷等政事的内容,而将对燕王态度不客气,言语有“干犯”的,一切皆焚毁。这一方面是朱棣向归附的百宫故示宽大,表示既往不咎;一方面则借此洗刷、销毁对己不利的文件。他还下令重修建文时已经修好的《明太祖实录》,将其中对己不利的材料改写得干干净净。这便是第二版《明太祖实录》。可是,朱棣不说“洗洗”就睡,过了若干年,“洁癖”又犯了,仍疑实录洗之不净,又把那“话儿”掏出来重洗,这就是今日所见的三修版《明太祖实录》。好多洪武年间的重要史料就这样佚失了,这还不算,他还随处布雷,埋设下许多伪造的材料,令一些重要的史实因为丧失了关键证据厘之不清了。经过这一番严密的文网过滤和筛除,现在所能见到的洪武末至建文朝的史料,不仅相当缺乏,而且多是胜利者的一面之词,许多根本就是诬词。建文帝“为僧遁去”?死人不会翻身起来抗议、投诉,可朱棣岂能料到,万世良心不会泯灭,后来的人们叹息国初刀史事就展开想象力,著文章、编故事,把可怜的建文帝从沉冤百年的地下请出来,让他复活了。在正德、嘉靖年间,也就是靖难之役过去一百年后,许多关于“革除遗事”的私人撰述累累而出,大家一起创作,一起凑材料,其中不乏传奇故事。如称刘伯温营建南京宫城时,察其风水不利,殿基不稳,将来难免要迁都。明朝原都南京,朱棣始迁北京,刘伯温的话里已暗含了对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