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中考物理浮力及其应用练习(全).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物理浮力及其应用练习(全).doc

上传人:追风少年 2011/10/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物理浮力及其应用练习(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考查范围:浮力及其应用)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附:本章知识小结
(一) 本章词语解释
: 物体在液体中向液面运动的过程.
: 物体在液体中向容器底部运动的过程.
: 物体独自静止地浮在液面上,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下为V排,有一部分体积在液面上为V露.
: 物体独自静止地悬在液体中任何位置,此时V排=V物.
: 物体在液体中沉到容器底,容器底对它有一个支持力.
: 物体全部浸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
: 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
: 凡是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
(二) 重难点分析

(F浮=G排或F浮=ρ液gV排)
“浸入液体里的物体”指两种情况
;V物与V排;ρ物与ρ液的意义.
:既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液体(气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以及物体浸没在液体(气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因此,在用F浮=ρ液gV排计算或比较浮力大小时,关键是分析液体的密度ρ液和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

,由力运动的关系可知: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漂浮(F'浮=G物).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
当F浮<G物(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沉底(F'浮+F支=G物).

技术上为了实现浮沉总是设法改变重力与浮力的“力量对比”,,可改变自身的重力,实现沉浮;若保持重力不变,可改变排开液体(气体)的体积来实现沉浮.
a 轮船采用”空心”办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达到增大浮力.
b 潜水艇浮力不变,通过改变“自重”来实现上浮、下沉的.
c 气球与飞艇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通过改变气球和气囊的体积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
d :G密度计=F浮=ρ液gV排,即ρ液大,V排就小,密度计露出部分大而做成的.
.
分析其实质是比较变化前后的V排.
例: 一块冰浮于水面,,其水面将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解: 冰熔化前:由于漂浮,F浮==m冰g/ρ水g=m冰/ρ水.
冰熔化后:由于m水=m冰,由ρ=m/V得 V化水=m水/ρ水=m冰/ρ水
因 V排水=V化水,即冰熔化成水后,刚好填满原来被冰排开的水的体积,因此,水面保持不变.
扩展一
①若上题中的冰包含有气泡,则冰熔化后液面将如何变?
②若上题中的冰包有一小木块(ρ物<ρ水),则冰熔化后液面又将如何?
③若上题中的冰包含有一小石块(ρ物>ρ水),则冰熔化后又如何?
扩展二如图甲,铁块A叠放在木块B上,然后放在水缸中当将铁块从木块上拿下,并放在水缸底部时,水面高度将( )
A. 上升
.

例一请利用弹簧测力计、水、烧杯测出一块小石头(ρ物>ρ水)的密度.
①实验原理 F浮=G-F拉(称重法)
②步骤
a 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记为G石;
b 用弹簧测力计悬吊着小石块,使之浸没在水杯中,并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拉;
c 由F浮+F拉=G可求得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G石-F拉
d 由F浮=ρ液gV排和G=mg=ρ物gV物及V物=V排得ρ石= ρ水
例二利用量筒、水、细针测出不沉于水的蜡块(ρ物<ρ水)密度.
①实验原理 F浮=G(漂浮法)
②步骤
a 先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0;
b 然后往量筒中放入小蜡块,待小蜡块静止后,记下水面现在所对应的刻度为V1,即蜡块漂浮时V排=V1-V0;
c 用细针将蜡块全部按入水中,记下现在水面刻度为V2,此时蜡块的体积为V蜡=V2-V0;
d 利用漂浮条件F浮=G,即ρ水gV排=ρ蜡gV蜡得出ρ蜡= ρ水

第一
原理 F浮=G-F拉和F浮=ρ液gV排.(称重法)
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适量的待测液体和一个密度大于水和液体的物体.
过程用上述器材分别测出物体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的浮力,则有
即:ρ液=
第二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