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wxc6688 2019/3/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去想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去挖掘。下面就谈谈我的体会。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对爱“奇思妙想”、“钻牛角尖”的学生有时会批评,认为是不听话的孩子,而不是鼓励,正确引导,让他们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向书本挑战,不满足于现存的结论。因为学生有“奇”,就有“想”,也就有个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他们宝贵的“研究性”的过程。这不要求学生价值产出多少成果,而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的研究过程可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改变了一味传承和复制的“思维规范”,学会一问多答、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方式,让学生挣脱思维循规蹈矩的锁链,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迁移变通、引申发挥、思维创新的目的。如:教“十几减几”以15-8为例时,可借助小棒让学生操作,思考“如何从15根(1梱零5根)小棒中去掉8根?还剩几根?教师此时不要依赖教材,可问学生怎样解答,他们就会带着好奇心去找出多种解决的方法:(1)从15中一根一根地减;(2)一梱中去掉8根,再与5根合并,即10-8=2,2+5=7;(3)把8分成5和3,先从15中去掉5,再从10根中去掉3,即15-5=10,10-3=7;(4)让学生想8加几得15,因为8+7=15所以15-8=,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品质,全面参与算法探索过程,培养了探索意识和思维能力,自然创新意识也就得到了培养。二、利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只是运用一些思考题、难度题、坡度题等来展现,同时这种创新只能是少数个别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包括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更包含学生认识的创新、问题的创新、发现的创新等。运用学生自由答,放开了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要求、局限性,有利于学生敢于大胆的谈看法、想问题1、认识的创新:学生通过预习、交流、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并时常有更易理解、更易学习、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的说法,更符合儿童的人在特点。如:学生在预习小数读法后,通过讨论,总结出自己补充的读法“整数部分每级读按个级读法来读,然后再后面添上亿字或万字,……小数部分不论有几个零都要读出来”等。这更进一步丰富了读法,明确了方法,又区分了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读法的不同之处2、发现的创新: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时能发现其规律、特征。进而更深一步地去设想、论证、推导得出现在未之要求,但以后或高年级以后才涉及到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大多数学生能按书上的方法找出比较大小的方法,但有的学生认识到“整数比较大小,可以用数位的多少进行比较,但小数比较大小不能用小数位数多少来比较大小。”又如:在教学数位顺序时,讲到亿时,就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同万级数,想到十亿、百亿、千亿……”滔滔不绝地往下叙述。这样拓宽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视野。后来,在学习小数时,更能想到“十万分位、百万分位……”等。3、问题的创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提供自己在认知过程中的疑问,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提高,同时也帮助全班同学进一步理解认识。 如:在学习画角后,因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