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doc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3/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总论:1、关系:所属、生理、病理、诊断、治疗;2、耳肾:主官窍,肾精濡养、听力、平衡,耳鸣、耳聋、眩晕;3、鼻肺:主官窍,肺气通鼻、呼吸之气、门户、嗅觉;4、喉肺:肺系、经络,行呼吸、听声音,肺失调和;5、内治法:通窍化痰、利咽开音、祛瘀消痈排脓、疏肝解郁;☆①通窍:芳香化浊、升阳利湿;②消痈排脓:清热解毒、散瘀脱毒;6、外治法:①耳:滴、吹、涂、清;②鼻:滴、吹、涂、雾、洗、塞;③咽喉:吹、雾、含、噙(qín)、敷、烙。二、耳病:1、耳郭痰包:耳郭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耳郭假囊肿;☆预防调护:①不宜反复揉按;②不宜切开引流;③穿刺前应严格消毒,无菌操作;2、断耳疮:耳郭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郭变形;耳郭化脓性软骨膜炎;3、旋耳疮:围绕耳郭或耳周的湿疮,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外耳道湿疹;☆病因病机:风毒湿邪犯耳、血虚生风化燥;4、耳带状疱疹:外耳及耳周皮肤的带状疱疹,耳痛、外耳疱疹,甚或耳聋、眩晕、口眼斜;5、耳疖:外耳道的疖肿,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6、耳疮: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弥漫性外耳道炎;7、耵耳症状:耳堵、耳胀、耳鸣、耳痛、听力减退、眩晕;8、外耳道圆形异物:刮勺、耳钩,顺耳道壁与耳道间的空隙越过异物后方,轻轻拉出,切勿夹取;9、大疱性鼓膜炎:耳痛、鼓膜起血泡;儿童、青少年,多单侧,冬季;10、耳胀耳闭:耳内胀闷堵塞感、听力下降、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分型:①风邪外袭,痞塞耳窍——疏风散邪,宣肺通窍——荆防败毒散、银翘散;②肝胆湿热,上蒸耳窍——清泻肝胆,利湿通窍——龙胆泻肝汤;③脾虚失运,湿浊困耳——健脾利湿,化浊通窍——参苓白术散;④邪毒滞留,气血瘀阻——行气活血,通窍开闭——通窍活血汤;☆外治法:滴鼻、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预防调护:①鼻涕多,用滴鼻药;②擤(xǐng)鼻应正确,不宜过度用力,以免毒邪窜入耳窍;☆预后转归:迁延可转成耳闭或脓耳;中耳有积液,反复发作,可致鼓室与鼓室内壁粘连,听力明显下降;11、脓耳: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急、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分型:①风热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蔓荆子散;②肝胆火盛——清肝泻火,解毒排脓——龙胆泻肝汤;③脾虚湿困——健脾利湿,补托排脓——托里消毒散;④肾元亏损——补肾培元,祛腐化湿——知柏地黄丸、肾气丸;☆外治法:清除脓液、滴耳、滴鼻、吹耳、涂敷、摘肉芽、摘息肉、乳突根治术、鼓式形成术;12、脓耳变证:耳后附骨痈、脓耳面瘫、脓耳眩晕、黄耳伤寒;13、耳鸣:自觉耳中鸣响、周围并无相应声源;14、耳聋: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轻者称“重听”;☆分型:①风热侵袭——疏风散邪,宣肺通窍——银翘散;②肝火上扰——清肝泻火,开郁通窍——龙胆泻肝汤;③痰火郁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清气化痰丸;④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行气通窍——通窍活血汤;⑤肾精亏损——补肾填精,滋阴潜阳——耳聋左慈丸;⑥气血亏虚——健脾益气,养血通窍——归脾汤;15、耳眩晕:耳窍病变引起的,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天旋地转;☆分型:①风邪外袭——疏风散邪,清利头目——桑菊饮;②痰浊中阻——燥湿健脾,涤痰止眩——半夏白术天麻汤;③肝阳上扰——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天麻钩藤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