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美丽的边城——沈从文《边城》赏析学生姓名:黄晓红指导老师:熊岩二00九年二月美丽的边城——沈从文《边城》赏析学生姓名:黄晓红指导老师:熊岩内容提要:沈从文的《边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船家少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傩送二老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一幅边陲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凸显了边民人性的善良美好,传达了作者美好的祝愿。关键词:边城人性美自然美理想美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作家。《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湘西小山咀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撑渡船的老人和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对男女之受、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细腻刻画,生动反映边城人民健康、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清山绿水和古朴的环境,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依循古老的法则,传统的方式生活着。作者通过翠翠这一形象,讴歌了一种淳淳的象征着“爱”和“美”的人性和人生。作者所描写的爱和美的人生,是在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和浓厚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边城展开的。优美的湘西风俗画散发出清新的气息,与作品中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浑然交融。作品所描绘的至善至美的环境和人生,与三十年代动荡残酷的社会现实距离甚远,与都市生活中没落与虚伪的绅士阶级所生活的“衣冠社会”迥然相异,这表现出作者对现实政治的隔膜,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从而传达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向往文中的描绘湘西理想人生。总之,《边城》它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景,一张张美丽的面孔,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一、从作品的人情美看人性美“文学即人学”,文学是表现人性的,人性有善恶美丑之分,《边城》它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以及邻里之间的互爱,表现了边陲人民的人性之美,唱响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作者展现人性美的第一方面,是通过主人公翠翠与船总大老天保、二老傩送之间的曲折爱情纠葛,这是全文的主线。翠翠是一个刚脱离儿童气的船家少女,一举一动都带着稚气,体现了一种童贞美。她对爱情的渴望、追求,不表现为一种强烈的向往,而是少女的朦胧向往,山村少女的害羞,东方女性的矜持:渡船上,当听到唢呐声时,她的“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端午节那天,她听到有人议论船总二老傩送与王团总女儿、她自己婚事时,“听到这个,翠翠心中不免有点儿乱”,“脸还发着烧不便作声”,“心想:碾坊陪嫁,希奇事情咧”;回味着“一种顶好的歌声”让她“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到了一大把虎耳草”的美梦,“她似乎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面对船总顺顺大老天保前来提亲,“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翠翠心中乱乱的”,“仍然心中儿忡忡的跳着,把头低下不作理会……”。特别是后来天保溺水身亡,爷爷溘然长世,傩送由于误会远走他乡,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接他住进他家的好意,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的结尾应该说是富有人情味的悲剧,给读者想象、回味的空间。对翠翠这主人公的描写,作者通过粗线条的外部刻画与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突出了翠翠的纯情,对爱的坚贞,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同时,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爱上翠翠,他们兄弟俩坦然面对,并没有选择“茶峒人的规矩,来一次流血的挣扎”,在大老走“车路”不通的情况下,兄弟俩决定在“马路”上进行公平竞争,由于大老不善于唱歌,“轮到大老时也仍然由二老代替”,“两人靠运气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兄弟两面对自己喜爱的翠翠,他们这份兄弟情宜得到了充分体现。傩送二老,面对的是一个以碾坊作嫁妆王团总的女儿,可谓有钱有势,另一个是他深爱着的翠翠和一条渡船,在碾坊和渡船之间,傩送选择了渡船,傩送二老对爱情的一往情深,他不为金钱所动,宁愿与翠翠守着渡船过日子而不要以碾坊作陪嫁的团总女儿,他们这种摆脱了权与钱的藩篱追求理想化的爱情,是出于那种没有被城市的污染,最纯真最原始的情感,是人类最本能的人性美的体现。作品展现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是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在作者的笔下,老船夫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大,但天不许他休息”,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他乐美好施,却从不索取,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报答。特别是对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他们。面对自己年事已高,老船夫的心理又多了一层心事:为翠翠找一个如意郎君。当得知大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