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焦点访谈
——用事实说话
——刘愿卓
《焦点访谈》TV)新闻评论部开设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TV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栏目时长13分钟。开设于1994年4月1日,十七年中,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是CCTV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也是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一个标志性栏目。
2
每天“用事实说话”13分钟,盯紧社会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难点”,与“舆论监督”的进程紧密相联,推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的进程,是深受各级乃至中央政府官员的关注,也为老百姓所喜爱的节目。
节目制作者们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追踪社会热点。其中内容不管表现的是正面负面的,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老百姓利益的高度关注。
“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焦点访谈》第一任责任人孙玉胜曾在内刊中写道:“根据栏目定位,'焦点'节目不可能回避问题,而同时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所以我们在新闻部全体工作人员中灌输一种指导思想,即不要以在野党、反对派,甚至持不同政见者的角度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题目。在这里,不允许渲染个人好恶,一切报道要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
从栏目定位看
2011-3-16
焦点访谈曝光“健美猪”真相
(1)事实的调查上,
a、基本要素、基本数据核实准确;
b、记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求证;
c、调查的过程完整,过程越完整越有说服力。(2)事实的选择上,要高屋建瓴、
要敢于出新、要充分考虑效果。
(3)事实的表现上,关键词:真实性和真实感。 真实传达的规律是两个“不可替代”--不可替代的调查路径,不可替代的采访对象。要把这两个要素清晰地交待给观众,每一个人物出现在镜头前都应该有理由。
从最大特点看:用事实说话
2010年3月21日《焦点访谈》曝光吉林省原煤炭工业局的这起公款出国旅游事件,——“几乎能看到公款出国团里所有的违规:邀请是买来的,护照是因私的,项目是编造的,花钱是摊派的,审批是违规的,时间是超期的”。引起巨大反响。
从核心价值看:舆论监督
《焦点访谈》的成功就在于它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新闻界的一个难题:如何既发挥新闻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作用,激浊扬清,表达人民的呼声;又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党性原则。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度,也就是分寸感,是它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而其播出节目内容很多是揭露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也因此以敢于进行舆论监督为百姓所称道。
“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
“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是分别着眼于社会的管理决策层和普通行为层说的,它们反映出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某个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上的意见的交汇,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
从选题原则来看
主题事件化
事件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
人物性格化
性格经典语言化
从报道方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