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古筝颤音技法.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筝颤音技法.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3/1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筝颤音技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筝颤音技法时代在前进,古筝艺术在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扩充。近些年来,古筝左手的技法随着新作品的出现迅速增多,主要集中表现在右手弹弦的技法,左手基本都在使用。这改变了演奏传统筝曲单一的右手职弹、左手职按的演奏方法。这一改变,无疑大大增强和丰富了古筝的演奏和表现力。但是,左手技法不断向右手技法看齐的情况下,左手独有的技法,在演奏中的使用逐渐减少而被忽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们对两手都  时代在前进,古筝艺术在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扩充。近些年来,古筝左手的技法随着新作品的出现迅速增多,主要集中表现在右手弹弦的技法,左手基本都在使用。这改变了演奏传统筝曲单一的右手职弹、左手职按的演奏方法。这一改变,无疑大大增强和丰富了古筝的演奏和表现力。     但是,左手技法不断向右手技法看齐的情况下,左手独有的技法,在演奏中的使用逐渐减少而被忽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们对两手都弹弦的乐曲或乐段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而一遇到右手弹,左手作韵的乐曲或乐段,往往就会出现两手配合不准确、音准控制不好,或者除了谱面标明的“滑”、“按”音外,便无其它动作,音乐听起来“干巴巴”的;就是使用了“颤音”,颤弦的方法也是千篇一律,只有一种,不善于或不会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的风格、内容、情感变化的需要,在颤弦的速度、力度、幅度上随时加以调整,学生们也普遍反映右手“弹”、左手“按”的乐曲难于掌握。     古筝这个乐器之所以能流传两千多年而不被淘汰,主要是因为古筝在演奏中,依重于左手在筝码左边“按”的各种技巧的运用及由此产生的特有韵味。由于筝乐风韵的独特,个性鲜明,奠定了它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因此,它不仅未被淘汰,至今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可是,这一特点在被冷漠、被忽视,如若我们对此熟视无睹,这一特点就很难传承下去。须知,失去了特点的乐器,必将被其它乐器所替代。因此,这不能不引起筝人的注意,尤其是从事古筝专业教学的教师们的注意。     古筝左手的技法,除了与右手相同的技法外,独有的主要为:“揉、吟、滑、按”(传统订法)。弹筝时,如不用“滑”、“按”技法作韵,就必须用“颤音”(揉、吟)发挥其“以韵补声”的效用。可是,一般在谱面上,只明确地标记“滑、按”符号而“颤音”通常都无明显的标记。“颤音”是由演奏者视乐曲的风格、内容、情绪表达,自行斟酌处理,只有在特殊和必须强调的地方才有符号标记。这给演奏者提供了二度创作的很大空间,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音乐风格的掌握,音乐内容的理解,审美趣味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选择,但也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因此,同一首乐曲,不同的人在“颤音”的使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为此,本文欲就古筝的“颤音”技法进行探讨。     一、颤音     颤音是左手作韵众多技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法。它通过快速而细致的音高波动,赋予音乐以表情色彩。“颤音”是对传统“揉、吟”技法的总称,这一称呼约始于20世50年代。     传统的“揉、吟”都是左手在筝码左边15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无名三个手指(或中、无名两指)并齐,稍弯曲成弧形,轻轻粘在右手所弹弦上,当右手弹弦后,左手在弦上作垂直的起伏按动,使右手弹奏出来的音产生有规律的波动效果。波动始终按“准”(弦本身的音准)、“高”(左手向下按动,弦的张力改变,弦音升高了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