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3/11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健康教育1、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病因,避免病因及诱因,并介绍出院后常用药物的名称,药物作用,服用的剂量、方法及时间。2、应反复向病人及其家属强调饮食调理对预防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重要性。教育病人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食用过冷、过热,粗糙和刺激性食物。3、对嗜烟酒病人应向其讲明危害,可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订戒酒计划,让家属监督该计划的实施。强调戒烟酒。4、应告知病人及家属急性胃炎应及时治疗,以免发展为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病人要坚持定期门诊复查,因慢性胃炎可有10%病人转为胃癌。消化性溃疡病病人的护理考试大纲(1)掌握病因及发病机制①(2)掌握临床表现③(3)了解辅助检查②(4)熟练掌握治疗要点②(5)熟练掌握护理措施③。第三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和Meckel憩室。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酸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本病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分为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溃疡(GU)。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DU)较胃溃疡为(GU)多见。DU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居多,GU发病年龄较迟,平均晚10年。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由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损害因素和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一)损害因素1、胃酸和胃蛋白酶在损害因素,胃酸与胃蛋白酶,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占主导地位。此外,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与胃酸腐蚀作用一样,是引起消化性溃疡形成的组织损伤的组成部分。胃酸加胃蛋白酶更具有侵袭力。2、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除具有直接损伤胃黏膜的作用外,还能抑制前列腺素和依前列醇的合成,从而损伤黏膜的保护作用。此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也与溃疡的形成和再活动有关,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避免口服波尼松等糖皮质激素。3、饮食失调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饮料可引起黏膜的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不定时的饮食****惯会破坏胃酸分泌规律。饮料与烈酒除直接损伤黏膜外,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咖啡也能刺激胃酸分泌。这些因素均可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复发有关。4、吸烟研究证明吸烟可增加GU和DU的发病率,同时可以影响溃疡的愈合。5、精神因素持久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精神因素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迷走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促使溃疡形成。6、幽门螺杆菌感染(Hp)现已公认Hp为消化性溃疡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Hp感染破坏了胃的黏膜屏障,使氢离子和胃蛋白酶渗入黏膜,发生自身消化作用,形成溃疡。消除Hp可降低消化性溃疡复发率。(二)保护因素1、胃黏液一黏膜屏障该屏障可以阻碍胃腔内H+反弥散入黏膜。过多的胃酸、酒类、阿司匹林、胆汁反流可破坏该屏障。2、黏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良好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强大的再生力,对黏膜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3、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对黏膜细胞有保护作用,能促进黏膜的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细胞分泌黏液及HCO3-,是增强黏膜上皮更新、维持黏膜完整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为: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一般春秋季节易发作,容易复发。(一)症状1、上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周期性及节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具有特征性的主要症状。(1)慢性: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