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下连续墙规范
一般规定
:用液压抓斗(或机械抓斗)。冲孔桩机入岩并修边,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宽度、深度的单元槽段,然后在槽段内放入预先制好的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筑成墙段。如此连续施工,使各墙段相互连接形成一道完整的地下墙体,作为挡土防渗的施ぶЩそ峁梗颍妫┳魑兄氐挠谰眯缘叵陆峁埂?BR> ,应具备具体的地质条件资料,其内容包括:
一、土层的分布是否存在孤石、土洞等;
二、地下水的水位(有无承压水)及变化情况,是否具有腐蚀性等;
三、基岩的构造、岩性、风化程度和层厚度,是否存在溶洞、断层破碎带等。,地下连续墙的最小墙体厚度为600mm。
第一节导墙的施工
,应沿地下连续墙轴线两侧构筑导墙,以防地表土的坍塌和保证成槽的精度。导墙要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导墙一般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
┑┏形、┘┗形或】【形等型式,导墙混凝土的厚度一般为200mm,。导墙顶面略高于施工地面,。
。如遇不良地基时,应进行换填粘土夯实处理。
。然后才能回填。导墙背后和导墙内均应用粘性土回填。导墙背后要分层夯实。
,强度达到365JT设计强度的50%时,方可进行成槽作业。
。
:
一、导墙的轴线答应偏差为±10mm;
二、导墙顶面应平整,要求平整度为30mm;
三、内外导墙净距答应偏差为±10mm。
导墙一般采用单面配筋,宜采用螺纹筋,间距150mm~250mm。
第三节槽段的开挖
、施工环境、设备能力、地下墙的结构、尺寸及质量要求等条件进行选用。一般常用的机具有挖斗式、冲击式、回转式。
,应预先将地下墙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槽段。槽段平面外形常有一字形、L形(拐角处)、T形(与柱子相接处)等。有拐角的单元槽段,其拐角应不小于90°。槽段的长短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层性质、地下水情况、钢筋笼的轻重大小及设备起吊能力、混凝土供给能力等条件确定,一般为3~6m。
,宜相隔1~2段跳段进行。
,同幅不同深的槽段,必须先挖较深的槽段,后挖较浅的槽段。
,尽量减少对侧壁的扰动。
,宜回填黄泥,待其自然沉淀后再进行开挖,同时在钢筋笼的靠基坑面上固定一夹板等措施进行处理。
:
一、非承重墙的槽段、终槽深度必须保证设计深度;
二、承重墙的槽段终槽深度应根据设计入岩要求,参照地质剖面图上岩层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