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四章
三羧酸循环和能量代谢
——概述
第一节三羧酸循环
第二节能量(ATP)代谢
第三节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第四节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
概述——
一、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
代谢
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
释放能量
需要能量
小分子合成为大分子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能量
代谢
二、代谢途径的特点
4、代谢途径的区域化
2、代谢途径的单向性
1、代谢途径中的限速酶
3、代谢途径的可调节性
返回
主菜单
三、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
氧化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
ADP+Pi
乙酰CoA
CoA
糖原
脂肪
蛋白质
葡萄糖
甘油脂肪酸
氨基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2H
CO2
ATP
O2
H2O
返回
主菜单
三羧酸循环
氧化磷酸化
乙酰CoA
CoA
2H
CO2
ADP+Pi
ATP
O2
H2O
有机物
CO2
+ H2O
+ ATP
O2
线粒体
返回
主菜单
第一节三羧酸循环
一、乙酰辅酶 A 及其来源、去路
是糖、脂、氨基酸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物质
(二)乙酰辅酶 A 的来源与去路
体内活性二碳化合物,
也是高能化合物
乙酰辅酶A
甘油脂肪酸
氨基酸
葡萄糖
酮体(肝外)
三羧酸循环
合成胆固醇脂肪酸
酮体(肝内)
参于肝脏的生物转化
(一)乙酰辅酶 A
主菜单
二、三羧酸循环
(一) 概念
(二) 途径
两次脱羧—— 2 CO2
四次脱氢——
2H / FADH
一次底物磷酸化产能—— 1 ATP
ATP:3*3+1*2
包括
(四) 生理意义
——是糖、脂、氨基酸在体内高效产能的共同途径
也是上述物质在体内互相转变的代谢枢纽
高效产能、
2C + 4C 6C(三羧酸)
3(2H)/ 3NADH
共同熔炉、
互通有无
一次
(三) 特点
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分解一分子乙酰辅酶A
返回
主菜单
第二节能量(ATP)代谢
一、 ATP及其作用
(一)ATP ——
是各种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供应者
也是生物体内能量的载体(携带者和转递者)
(二)ATP的作用
UDP UTP
GDP GTP
ATP ADP
~P
CDP CTP
(cAMP)
参与Gn合成
参与磷脂合成
参与Pr合成
ATP cAMP
三磷酸腺苷,体内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
主菜单
二、 ATP的利用和贮存
三、 ATP的生成
(一)氧化磷酸化
(二)底物水平磷酸化
通过代谢,在底物分子上形成一个高能键,然后再直接转交给其它二磷酸核苷(ADP),生成相应的三磷酸核苷(ATP)的过程。
1、概念:
2、实例(三个)
ATP + C (肌酸)
A
ADP ATP
C K
ADP + C~P
—— ATP生成的主要方式
—— ATP生成的次要方式
B~P
C
返回
主菜单
第三节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呼吸链)
一、呼吸链
代谢物脱下的氢由递氢(电子)体传递给氧生成水,
AH2
C
O2
H2O
2H
B
D
E
F
G
这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反应链,
与摄取氧的呼吸过程
有关,
称为呼吸链。
主菜单
(二)两条重要的呼吸链
1、 NADH 氧化呼吸链
2、 FAD 氧化呼吸链
( 组成、排列顺序、传递作用、两链汇合点)
(一) 呼吸链的组成
1、NAD+、NADP+
2、 FAD、FMN
(黄素蛋白类的辅酶)
3、 CoQ
4、 Fe-S-Pr
5、 Cyt-Fe2+/ 3+
( b、c1、c、aa3 )
递氢体
递电子体
(不需氧脱氢酶的辅酶)
及其作用
返回
主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