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扎染》教案师大附中马丽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与比较,了解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及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和理解扎染工艺的美感、功用及人文价值;2、能力目标:汲取扎染这一民间艺术的营养,巧用身边易于寻找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民间扎染工艺方法,仿民间艺术制作一块方巾。3、情感目标:着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材料的特性,紧紧围绕“扎”字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活动,体验扎染过程中色彩的肌理和色晕所带来的自然朦胧的美。即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运用布料、和绳线等媒材进行实践操作,并按自己的审美要求,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难点:染出美丽纹样的关键——扎教具:多媒体,实物展示四、教学过程:导入:出示课件,大家看这两块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教师出示几块扎染布,请学生通过观察说出扎染布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将图案染上去的吗?(二)新课讲授:1、这种技法有着悠久历史,现在以我们周城白族最为著名,虽然我们没有条件亲身去那里感受这种传统工艺的技法,但老师给同学们找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先来通过视频,初步去感受这种传统工艺所带来的艺术魅力。(通过视频内容提高学生习兴趣,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给生活带来的美好感受),大家因该已经知道,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这种民间传统工艺技法叫---扎染并引出课题“扎染”思考什么是扎染?课件出示扎染的定义。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由定义中了解扎染的工具材料、方法步骤。并使学生明确,扎是为了“防染”,扎法不同染后的效果也不同。)2、历史发展: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起源于何时尚无定论。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目前,在我国以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手工艺术,它的扎结方法很多,效果也很多样,不到最后工序不知道它的真面目,致使扎染手工艺被倍受关注。3、课件:图片展示扎染工艺在生活中的应用:扎染工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也在简单质朴的造型中增添了很多时尚元素,比如,扎染在服装、装饰品、生活用品中的运用。4、那么,手工扎染的蕴含着怎样的工艺特点呢: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使学生在这个环节中了解到扎染对材料的要求是什么)(1)扎染的面料(2)扎染的染料。5扎染制作流程出示课件,展示基本制作过程6、扎法(1)捆扎:先捆后扎,注意扎捆时松紧的把握。(2)包扎:教师先做演示提出问题包在里面的材料还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3)夹扎:布的折叠方法决定最后所产生的效果(4)缝扎:向学生做简单介绍。(教师采用提问、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并总结出扎捆的松紧程度决定最后的染色效果)(三)学生尝试——扎染方巾1、教师讲授扎染方巾的一般方法如对称图案,可以先将布折叠后再用各种方法扎结。2、4位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一块扎染方巾,要求选用两种以上的扎法。3、学生扎结,教师巡回指导。4、扎好作品放到染料中浸染,展示效果。5、作品展评(四)小结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在我国已有15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