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研学旅行活动具体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研学旅行活动具体方案.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3/1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研学旅行活动具体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王金庄研学旅行基地活动实施方案参观岩凹沟梯田感悟“新愚公”精神一、时间安排8:00到达王金庄小学8:05教师学生集合,清点人数,到多媒体室观看《走进王金庄》资料片,教师进行解说。(让学生整体感知王金庄独有的梯田文化、石头文化、新愚公精神。)8:45出发步行前往岩凹沟。(进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布置学生研学任务)1、两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注意交通安全。2、行进中队伍整齐,口号歌声响亮,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要做到一路高歌,一路口号。3、统一校服、运动鞋。4、有令必行,有禁必止。5、除自饮品(以水为主)外,不能再行进途中购买食物。6、行进途中不搭车,不插近路,不擅自掉队,谨防掉队,严禁家长接送。7、活动全程不乱扔废弃物,每个学生需准备一个塑料垃圾袋。8、行进途中不追不闹,休整期间不到远处游玩。9、在规定地点活动,不远离,不单个行动,严禁到危险地域。9:15到达“岩凹沟梯田”。学生成半圆形队伍,欣赏王全有在修“岩凹沟”梯田时刻在地堰石板上的字,教师解读王全有精神和王全有修梯田的故事。(30分钟)王全有语录书读毛主席的书,话听毛主席的话,人做大寨人,天大的困难也不怕,岩凹高没有我们的志气高,石头硬没有我们的决心硬,工程大没有我们的干劲大。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心中有朝阳,前进路上无阻挡。(王全有(1912-1983):王金庄二街村人。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王金庄村党支部书记,历任二街党支部书记兼邯郸地委委员、涉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9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1975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当选为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数度赴京参加会议。一生率民栉风沐雨,餐山宿岭,种植花椒树19000余棵。《河北日报》数次赞誉为“林业战线实干家”,中共涉县委员会,涉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悬匾授勋“林业功臣”。他为家乡人民发展致富做出巨大贡献。王金庄地势险峻,到处沟壑纵横,石厚土薄,自古就有“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在半空中、路无半步平”,“吃水比油贵、吃粮更发愁”之称。时任村支书的王全有带领村民成为“治山专业队”:“向石头宣战,向荒山要粮”。从1965年到1975年,用了十年时间垒造梯田,造出梯田2250块。王全有于1969年带领全村1200名劳力,肩扛铁锤、钎爬上桃花岭劈山修路。第一段工程要斩断矗立百丈的断头崖,过去,此崖上断送过许多人命。王全有腰系麻绳,飞身半壁,一口气干了9个小时,在崖上打下了第一个炮眼。他说:“就是摔死我,也不能再让子孙后代行路难。”短短4个月,他削平11个山垴,修通13华里长的盘山公路,让汽车开进了王金庄。王金庄耕地少得全县闻名。王全有带领治山专业队,驻进岩凹沟,劈土造田。荒山陡坡石厚土少,每造一块地就要垒两丈高、一里长的双层石堰,挑近万担土。他把石头在沟底砸碎,搬到陡坡上,在梯田外层垒大石,中间填碎石,然后从石缝里抠土,从山垴上刨土,担到梯田里。隆冬季节,大雪封山,王全有和大伙还在五丈多高的悬崖峭壁上搬石运土,修筑“天门悬田”。整整7年,王全有带领专业队以六七百工日修一亩田的功夫,在岩凹沟,垒起双层石堰,造出高标准梯田,被称作“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1970年,王全有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在大南沟兴建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