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        法律依据关于误工费的立法最早出现在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但该条文未规定误工费的计算标准。直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开始实施,误工费才有了一个相对明确具体的计算标准。《侵权责任法》对误工费的规定是对《民法通则》的重申。法条摘录:n        《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n        《侵权责任法》   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n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第二十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二、        赔偿标准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可见,计算误工费有两标准,即以收入状况基础的基数标准和以误工时间为依据的时间标准:误工费=收入基数×误工时间基数误工人收入状况的确定。原则是:(1)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2)无固定收入的,按照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3)不能举证证明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无论是有固定收入还是无固定收入的误工,都有一个计算日误工费的问题。根据相关理论、法规,,。有了一个确切的年收入标准,。     年收入÷12(月)÷(天)=日误工费计算时间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三、        证据证据方面,一个是收入状况证据,一个是误工时间的证据。收入状况证据内容可以包括:一,具体的收入水平数据;二,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三,没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提供所从事行业的证明材料。正常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签发医嘱,提出休息、营养、护理或检查用药方面的建议。四、        观点碰撞l        误工费只有在受害人伤残或死亡时才支付正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伤残赔偿金应该只限于“因伤致残”的受害人,再根据《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条款》第八款,误工费只是伤残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限额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