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民俗禁忌
1990年代以来,在很多场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权力政治一味地贬损为“落后”、“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发明为宏扬民族传统文化、向外来旅游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游资源。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园数不胜数,位于边疆地带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古朴,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穿梭往来,许多已经消失的民俗事项被知识分子挖掘发明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民俗旅游自此兴起。
民俗旅游的兴起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然而,在游玩的同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那些民族的某些禁忌,造成彼此的尴尬甚至矛盾。
火塘,又叫“火坑”,也有的地方称“火铺”。是在房内用土铺成的1米见方的土地。以前,火塘裏立有三块石头,以备烧火煮饭之用。后来,都改用铁三脚架。主火塘,终年烟火缭绕,白天煮饭,晚上烤火取暖。燃料为木柴。
在许多少数民族中,火塘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
火塘禁忌
传统的彝族火塘是家的中心
羌族火塘
火塘的民族象征
A. 一个家庭的象征。
。
。
。
火塘铁三脚架的三个脚各有不同的作用:
一个脚管全家人的生命,一个脚管全家人的财物,正对着大门的一个脚负责守卫家门,好的东西不让它出去,坏的东西不让它进来。
在人们的观念中,火塘就是管理整个家庭的家神或家鬼。所以凡是敬奉火塘为神灵的民族都对火塘形成了许多带有象征性的禁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