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求谏学案.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求谏学案.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3/15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求谏学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求谏》学案学****目标:1、积累重要词语(“寻”“理”“信”“遇”)的含义,提高在语境中推知词语含义的能力2、搜集整理古今异义词(“颜色”“举措”“相遇”),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3、翻译文中重要句子,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给画横线的句子注音俨肃()谏诤()鲠议()王珪()刍荛()不讳()丧乱()属文()芜词()诋诃()愆过()纂组()怖慑()罄其狂瞽()二、解释画横线词语的含义第1段:1、太宗威容俨肃2、必假颜色3、冀闻谏诤4、必藉忠臣5、臣下钳口6、卒令不闻其过7、寻亦诛死8、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第2段1、幸诸公数相匡救2、冀凭直言鲠议3、纳刍荛4、太宗称善5、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6、预闻政事第3段1、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2、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3、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第4段1、恒恐上不称天心2、下为百姓所怨3、但思正人匡谏4、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6、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第5段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2、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3、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4、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5、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第6段1、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2、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3、首创奢***,危亡之渐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5、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含义寻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飞来峰上千寻塔理1、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2、当窗理云鬓3、文理有疏密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信1、自知者明,信为难矣2、愿陛下亲之信之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4、低眉信手续续弹遇1、惟君臣相遇2、进,与曹遇于赤壁3、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4、盖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四、古今异义1、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古义:;今义:颜料或燃料2、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古义:;今义:举动措施3、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古义:;今义:遇见彼此五、词类活用1、臣亦不能独全其家2、实愿罄其狂瞽3、主若自贤,臣不匡正4、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六、判断下列文言句子句式1、虞世基等,寻亦诛死2、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3、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4、百僚进见者5、又比见人来奏事者七、,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第1段),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第2段),安能谏人?(第3段),多有怖慑,言语致失次第(第4段),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第4段),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第5段),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第5段)***,,可反手而待也八、问题研讨1、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独步千古,成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的楷模史学家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唐太宗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对唐太宗精湛的领导艺术着墨尤多,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课文中,我们可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判断下列语段中,唐太宗论述“纳谏”时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A:论证:例①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例②常念魏徵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B:论证:例①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C:论证:例①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D:论证:例①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诋诃,芜词拙迹,于是乃见E:论证:例①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3、课文对于纳谏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工作和学****有什么意义?(不少于150字)4、你还能想起历史上有哪些从善如流的佳例?有哪些闭目塞听的例子?第二课时一、(),必藉忠臣相与枕藉乎舟中,,伎巧之徒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如同鱼水处尊居显,未必贤,,多中朕失木直中绳,(),,有同鱼水,,冀闻谏诤,,美恶必见3.“其”字的含义不同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二、,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束之高阁络绎不绝恪守胳臂B、悄声细语霄壤之别讥诮硝烟C、论资排辈羽扇纶巾伦理沦落D、脍炙人口市侩哲学杂烩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