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警惕你的关怀强迫症.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警惕你的关怀强迫症.doc

上传人:435638 2019/3/16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警惕你的关怀强迫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警惕你的“关怀强迫症”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为减轻考生的压力,温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组建了“晴朗六月”考前心理辅导志愿者小组,在考前针对考生和家长开展一系列缓解焦虑、树立信心的心理辅导活动。孩子要高考,家长应该怎样做?系列讲座第一讲就是针对家有考生的家长。下面摘取讲座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家长要有平常心【家长指导语】“孩子,你比我有出息。只要尽了力,我们就十分满意……”高考期间,父母不要一下子变得特别安静,让孩子觉得很突兀。自然地面带微笑、拍拍肩、摸摸头等肢体语言,也许比“唠叨”更有说服力。不要总是对孩子讲什么期望,许什么考后承诺,渲染考试的艰难,也别主动过问考试情况。在孩子面前应尽量避免谈到学****的话题。要对孩子有信赖感,充满信心。不要过分强调高考竞争,以免给他(她)造成“成败在此一举”的心理压力。【家长指导语】“我对你的期望,就是考试正常发挥。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不责怪你……”期望值过高,常常会导致孩子出现两种情况:一、经过努力,还是离目标较远,容易自责,失去信心;二、仍在努力,但心理压力很大,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来应对这种压力,而且容易焦虑不安。当然,没有父母的期望或期望不足,也会使孩子缺少来自父母的激励。    【家长指导语】“你永远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人……”关键时刻,少讲为妙。要讲就讲充满慈爱的话。有的家长对子女天天讲道理,把自己的焦虑心情传递给孩子,使他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压力之下。还要提醒家长的是,高考冲刺阶段,要避免孩子产生陌生感,如变换住所、变换家具位置、购置孩子不喜欢的家用物品等。因为,任何一点变动,都会引起孩子心理的波动。还有,不要替孩子清理书桌、书包、床头,以避免孩子为找东西而烦躁。帮孩子调整心态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鼓励:这种鼓励赞扬不一定是学****上的,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让孩子振奋起来,紧张心理也容易消失。当然,鼓励和赞扬要实事求是。②分散注意力:回家后,家长可与孩子聊聊天,散散步,或者有意识地让他(她)做点家务,如整理自己的卧室、扫地、擦桌子等。必要时让孩子去找同学轻松轻松。③幽默:家长可在饭桌上或孩子休息时讲一些高品位的幽默小品,或引导孩子讲述一些发生在他身边的愉快故事。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④宣泄:鼓励孩子把对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都表现出来,让孩子有机会自我宣泄。通过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来调节不良心理。有些孩子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家长对此不要急躁,要允许孩子有一个渐进过程。最重要的是,家长自身不能陷入紧张的心理中! 家长应避免的误区 1、隐形“紧箍咒”现在的父母一般都很注意不给孩子施加反面压力,但无意的压力很多。比如,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讲话、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孩子;有的父母故意装成什么事都没有,但对孩子关怀备至,这些正面压力同样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影响孩子的情绪。考前复****阶段,家长要把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纳入正常轨道,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尤其不要把孩子当贵宾似的供起来。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回忆以前孩子刚上高一或没有高考压力时是怎么做的。 2、自卑感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这样会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挫败感——尚未“出手”已被先“灭”了几分志气,更易使考生陷入“宿命”的误区,认定自己没有读大学的“命”。因此,家长不要说“人家某某学****多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