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析米勒及其《拾穗者》.docx

格式:docx   大小:1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米勒及其《拾穗者》.docx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9/3/16 文件大小:1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米勒及其《拾穗者》.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蒇攀枝花学院《艺术导论》课程论文莃肀艿羄蒅蒂浅析米勒及其作品《拾穗者》蚈螄节薁肇蒄芄虿学院:外国语学院薇班级:2010级英语本科3班膅姓名:刘鹏莅学号:201010201037肁羆羅浅析米勒及其作品《拾穗者》膂摘要:《拾穗者》是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画面描写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作品通过温暖朴实的色调,勾勒出了极富田园气息的农民生活。画中三个拾穗者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农民的坚忍、谦卑和忠诚给整幅作品奠定了庄严肃穆的气息,使人深刻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生存面前,人类只能虔诚地低下他们的头。《拾穗者》体现了法兰西农民的整体面貌,是法兰西农民生活的真实再现。膀蚀关键词:拾穗者,秋收,农妇,辛劳,现实主义蚆膄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画室里的同学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而且老师也瞧不起他,所以他去了他向往的艺术之都罗浮宫。但为了生存,他的画只是迎合他人的意思作画,最终被人议论为只会画下流***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艺术道路。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虽然生活艰苦,但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在巴比松村的日子里,代表作《拾穗者》问世了。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他的画风质朴、凝重、富有抒情气氛。薂《拾穗者》以一幅秋收后的农家风光展现了法兰西农民的整体面貌,是法兰西农民生活的真实再现,描绘了农民勤劳而又幸苦的劳作。画面的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以三名正弯着腰捡遗落在地上的麦穗的妇女为主要绘画对象。秋天本来就是丰收季节,是金黄色的季节。可是,在一望无垠的田野上,三名妇女衣着破旧的农妇却面朝黄土背朝天,正在幸苦的捡着遗落的麦穗。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蓝,红,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尽管脸部被隐去了,而她们的动作和躯体更加富于表情——忍耐、忠诚和谦卑。她们虽然是每一个个体,但把她们的动作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拾穗动作。累了就稍加站直一点拾穗,休息又继续弯着腰拾穗。与农妇的艰辛与落魄相比,她们身后的地主却是满载而归。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地主与劳动人民的两极分化,突显了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辛。聿《拾穗者》整个画面充满了对比的元素:主体人物劳动面中充满的生活活力,与农场后方像草垛、树木和农舍等无生命的物体的死寂的对比;画面中远近色彩的对比;通过***形成的人物与景物之间大小的对比;还有后方天地交汇的那条水平线与画面左上方偏斜后插下来的光源的对比,形成了画面中二与三维空间效果的交错,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蒆《拾穗者》主题以暗黄色为主调,给人一种宁静而沉重、庄严而又伤感的感觉,而那三名农妇的头巾的鲜明颜色也染上了一种淡淡的有伤感。整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