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临床意义: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而血糖监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本人的认知和行动。目前超过6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理想。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稳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改变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如果眼睛内的晶体被糖化,则会引发白内障。此外,它可引起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并引起血脂和血粘度增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是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糖化血红蛋白每增加1%,男性患者死亡率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4%,女性患者增加28%。一旦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50%以上。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没有阈值,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越接近正常值,糖尿病的并发症降低越明显。英国前瞻性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白内障摘除术下降19%;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截肢或死亡率下降43%;心力衰竭发生率下降16%。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将来各种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从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标准: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它不受偶尔一次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因此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水平。%以下。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的控制情况 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8%~9%:控制不理想,需加强血糖控制,多注意饮食结构及运动,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9%:血糖控制很差,是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引发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监测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糖尿病监测中有很大的意义:(1)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2)生成缓慢。由于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抽血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吃饭不影响其测定,可以在餐后进行测定。(3)一旦生成就不易分解。能很好地反映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采血前2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4)较少受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扼革娟轻扒坝沂橙漱缕耶椅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