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公民教育运动初探.pdf

格式:pdf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公民教育运动初探.pdf

上传人:459972402 2013/1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公民教育运动初探.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公民教育运动初探

吴亚玲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275)

摘要:清末民初,伴随着西学东渐,公民的概念在中国出现。1916 年我国学者首次提
倡公民教育。1922 年底新学制公布,其中规定中小学取消修身科,设立公民科,标志着学
校公民教育的正式开始。与此同时,社会公民教育也迅速兴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在二十世
纪二十年代发起组织四届公民教育运动,受其影响,江苏省教育会等三社团也积极提倡公民
教育运动。一些书局和报刊社积极响应参与公民教育运动,出版公民教育图书和公民教育特
刊专刊,专门探讨公民教育问题。公民教育运动地区集中在沿海及省会等大城市,参加对象
主要为青年;公民教育运动形式多样,包括组织公民研究团、公民宣讲队、讲演、展览会、
选举等。公民教育由学校扩展到社会,形成了公民教育的高潮。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公民
教育运动未再举行。
关键词:公民;公民教育;公民教育运动;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一、公民教育运动的背景及酝酿

清末民初,伴随着西学东渐,改造国民性思潮出现,新民、国民、公民的概念随之出现。
1916 年 4 月,朱元善先生在《教育杂志》发表了《今后之教育方针——实施公民教育》一
文,他指出“共和立宪之国民果当以如何方法而养成之乎?则余敢直接解答曰:非实施公民
教育不可。所谓公民教育者非他,乃确认个人为组织国家之分子,而籍教授训练之力,以完
成其堪任公民之资格而已。换言之,即在唤起国家观念,以矫正其冷淡国事之弊,使之对于
国家有献身奉公之精神,对于一己有自营自主之能力,此公民教育之意义也。”[1]“这是我
国学者对于公民教育首次发表的宏论,导引着民国初年公民教育的取向。”[2]五四运动后,
特别是杜威来华讲学后,公民教育思想进一步传播。1922 年 7 月上旬中华教育改进社于济
南召开第一次年会,会议设立公民教育组讨论公民教育有关问题,并以公民教育组委员为主
体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公民教育研究委员会,选举程湘帆为主任,公民教育研究委员会“以
研究公民教育之目的,教材,教法,及其推行方法为宗旨。”[3]1922 年底新学制公布,其中
规定中小学取消修身科,设立公民科,标志着学校公民教育的正式开始。与此同时,社会公
民教育也逐渐兴起。

“自民国成立以来,公民教育即在萌芽。……然公民教育之成为全国运动也,则发轫于
青年会全国协会。”[4]246-247“近年以来,青年会之工作,其最能得社会之欢迎者,厥为公民
教育。”[5]基督教青年会是十九世纪中叶创立于英国的一个世界性青年宗教和社会服务团体,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 1885 年,内部分城市青年会和学校青年会两部分。中华基督教青
年会总干事初期都由美国人担任,民国初年始由中国人担任。
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公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也是贡献最大
者。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余日章总结“公民教育为中华民国当今急务……欲解决吾国内
政外交各问题,其唯一方法,窃以为须即时作极大规模之公民教育运动,各方面而非惟宜有
相当的谅解,并须有诚意的赞助,俾此运动于最短期间,能将公民对于内政外交必须有之知
识,灌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