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茯苓植物学特性.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茯苓植物学特性.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3/1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茯苓植物学特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又名云苓、茯灵、松薯、松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产于云南、广西、福建、安徽及河南、湖北等省区。一、形态特征多年生真菌,由菌丝组成不规则块状菌核,表面呈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黑褐色。菌核大小木等,直径10—30厘米或更长。在同一块菌核内部,可能部分呈白色,部分呈淡红色,粉粒状。新鲜时质软,干后坚硬。子实体平伏产生于菌核表面,形如蜂窝,高3—8厘米,初白色,老后淡棕色,管口多角形。袍子近圆柱形,有一歪尖,壁表平滑,透明无色。二、生长习性茯苓适应能力强,野生茯苓分布较广,从海拔50米到2800米均可生长,但以海拔600—900米,分布较多。多生长在干燥、向阳、坡度10—35度、有松林分布的微酸性砂壤土层中,一般埋土深度为50—80厘米。茯苓为兼性寄生真菌,其菌丝既能靠侵害活的树根,又能吸收死树的营养而生存。喜欢寄生于松树的根部,依靠其菌丝在树根和树干中蔓延生长,分解、吸收松木养分和水分作为营养来源。茯苓为好气性镇菌,只有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很好生长。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最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最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时,孢子大量散发。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的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以25%—30%时为最好。